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8:53 | 只看该作者
三、西线边防部队的临战准备
   西线边防部队进入战区的临战准备工作是从10月6日开始的。此前,战备工作是与反蚕食斗争同步进行的。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既保障了反蚕食斗争的顺利进行,又为反击战打下了基础。至反击战前,西线中国边防部队除阿里支队,步兵第二团外,还集结了步兵第四师第十团第三营、第十一团第三营、师炮兵团4个连,师高炮营、师工兵营、通信营(大部)、侦察连、喷火连,骑兵第三团(相当于1个加强步兵营),21基地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等部队,总兵力达6300余人。此外,还有运输、兵站、救护、炊事等后勤保障人员5500余人。以上部队归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所统一指挥。
   上述作战部队担负的任务分两部分:一部分设防守卡,由阿里支队、步兵第二团负责,兵力约2000余人;其他部队担任机动作战,兵力约4300余人。冬季将临时,为缓解运输紧张的矛盾,总参谋部通知新疆军区和康指抽调1/3的机动作战部队下山过冬。10月5日第一批骑兵第三团3个连下山。6日总参谋部急电新疆军区和康指:根据最近情况,印度有在东线大打一下的企图,现在已作了部署。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指示:假如印军向我进攻,要狠狠地打它一下,除东线西藏在做准备外,西线也要准备配合,为此决定下山过冬的部队暂缓下山。看一个时期,如果大打,在西线也要打它一下。10月8日中央军委电示:所有作战准备务于10月12日24时前完成。
   军区遵照上述指示,急令第四师炮团120迫击炮营及76.2野战炮连,第十团75无坐力炮连和该团第一、第二营营属迫击炮连,师直防化连2个喷火排(编组为1个喷火连,57人,喷火器28具),骑兵第三团已下山的机炮连和2个步兵连务于11日出发,昼夜兼程赶赴天、河防区;各级指挥员务于12日24时前进至指挥位置做好一切反击准备。康西瓦指挥部接到军委及军区指示后,立即行动,由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何家产、副政委黎斌、参谋长安志明率部分机关干部组成康西瓦前线指挥部(简称康前指),带机动作战部队进至天文点;派副司令员李双盛、作战处长刘跃忠等进至河尾滩加强河防区作战指挥;留副司令员刘发秀在指挥部主持工作,康前指受军委和新疆军区双重指挥。
   10月11日,康前指接总参谋部指示:“东线印军原准备10月8日发动大规模进攻,因为该日为印度‘胜利节’,想利用士兵的取胜心理,后来临时改变了。估计一周年印度军队将在东线发动攻势,……准备工作一定要周密细致,要内紧外松,很多工作要在室内进行。做好战前动员,研究熟悉敌情地形,修订作战方案,加强工事、火力配备、粮弹供应,组织好通讯联络,临战训练等,务要项项检查落实。作好后勤保障和政治鼓动工作,做到:人有粮、枪有弹、车有油,斗志旺。保持健壮体力和旺盛士气。”
   遵照总参谋部的指示,康前指组织所属部队进行了周密的临战准备工作,一切活动均在夜间进行。担负红山头拔点的部队于10月12日黄昏前进入战区,为不被印军发现,集结位置选在远距红山头20多公里外的5243高地东侧、奇普恰普河谷内,取疏散隐蔽配置,严密伪装,白天禁止人员外出活动,夜间实行灯火管制,不暴露任何部队集结迹象。入夜后部队即开始活动,进行现地勘察,了解地形、敌情,区分任务,选择阵地,标定距离,计算时间等战前准备工作。拔点部队各级干部几次进至红山头西南方距印军据点不足200米的地段,选好进攻出发地位;打援部队插入印军据点之间,选好打援阵地;炮群选好炮兵发射阵地。白天,指挥员在帐篷中召开军事研讨会,摆沙盘,讲战术,研究组织指挥,讨论协同动作等。部队进行战前政治思想动员,写请战书、决心书等,做到了士气旺盛,斗志昂扬。为阻止印军沿奇普恰河谷向新疆边防部队侧后反扑,前指令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于18日夜在“天9号”和“天印17号”之间河谷中,布设正面宽1.5公里纵深40米的防步兵雷场,封锁了河谷通道。为使部队在开进中能够乘车,以节省体力争取时间,18日夜第四师工兵营、工程侦察分队进至红山头西侧部队展开地区,隐蔽修建了一条急造军路。为了隐蔽企图达到突然反击的目的,康前指命加勒万河地区的第十团第三营及各守卡分队按照平常规律活动,以迷惑麻痹印军。
   在临战准备中,康前指司令员何家产在乌鲁木齐刚开完军区作战会议,接到命令,立即乘飞机到喀什,又改乘汽车,经三天两夜奔驶,于12日24时赶到天文点前指。但团长途奔波,高山反应,一下车便昏迷不醒。军区急派副司令员徐国贤来前指接替指挥。但由于路程太远,3至5日尚赶不到。何司令员清醒后,让警卫员等背上山顶,亲自观察红山头印军情况,部署作战,这给广大指战员以有力鼓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9:11 | 只看该作者
四、西线边防部队的决心部署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西线自卫反击作战十分重视,在战前、战中作了一系列指示。10月8日,总参谋部电示新疆军区,党中央和毛主席考虑:为了打击印军疯狂气焰,在西线决心拿下“加印14号”和“天印6号”。“东线西线同时发起反攻,给敌人造成全面紧张。”在发起攻击时,对印军飞机一律射击,其目的是全面围攻印军。10月10日总参谋部指示:准备工作一定要搞好,炮火一定要强,特别是敌人工事加强了。要以猛烈的炮火摧毁之。拔点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炮火要猛,冲击要猛,以“雄狮搏鸡”之势拔点攻坚;对“红山头6号”和“加印14号”据点要搞1至2次炮火急袭,把工事摧毁再上去,先将它的有生力量杀伤尔后占领,以减少对我攻击部队的威胁;要多准备几手,炮火万一摧不掉,就用炸药包、喷火器,几套办法保证,要打就非打下来不可;在拔点同时要坚决打掉敌人增援,切断敌人退路和其他据点补给线,顶住增援之敌,坚决守住主要方向哨卡;天文点打援的部队要准备一定的炮火,对敌可能增援的道路要封锁,打敌集结的部队,打援的炮火要控制河谷、道路、制高点;要不断教育参战部队的全体人员,务必兢兢业业,戒骄戒躁,千万不能疏忽大意,随时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指挥要高度集中统一,各级都负责,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指挥,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边防地区作战政策性强,必须高度集中统一。反击战事关大局,现在要大家都负责,哪个单位没有完成任务,哪个单位首长负责。西线责成郭鹏副司令员负责,要组织好部队,搞好指挥、协同,密切配合,只能打好,不能打坏。总参谋部在10月18日的指示中强调,“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给予最高评价,也给予了最大荣誉。望我所有参战部队上下一心,排除万难,英勇杀敌,争取全胜。绝对不要辜负党和毛主席的殷切希望。”
   刘伯承元帅对反击作战也作了指示:“如何才能达到彻底、干净、全部歼灭敌人,按照毛主席的思想,要想办法把敌人分散开打。我很担心的是啃硬骨头……战术不是死的东西,土办法能打胜仗,就是好战术。”
   10月16日中央军委电示新疆军区:“在西线主要是拔掉敌人据点”,第十团第三营先拔除“加印14号”,与此同时,第十一团三营拔除“天印6号”,并组织好打援,尔后再拔5、11、8号据点,其他视情况再拔。因为这几点对印军威胁最大。毛主席指示:“打红山头对敌人威胁大,因此坚决打敌6号14号。同时坚决打退敌人增援,切断敌人退路和其它据点补给线。这一行动和打飞机同时行动。”毛主席最后决定:“在中印边境西段,决心拿下‘加印14号’和红山头‘天印6号’”。
   10月18日总参谋部通知新疆军区:因西藏那边还没有准备好,反击战开始时间推至20日拂晓开始。并强调反击战开始后,人员不得越界,枪弹、炮弹一律不得打到国界线以外去。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新疆军区即召开会议,部署作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恩茂主持了会议,他说:我们西线部队在此次自卫反击作战中,虽然是配合方向,但一定要打好,要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命令,拔除红山头6号、加勒万河14号据点,做到速战速决,首战必胜。副司令员郭鹏斩钉截铁地要求参战部队:“人家打我们,我们不打不行,打就要狠狠地打。要打歼灭战,不打则已,打则必歼!”10月9日,新疆军区为首先歼灭“加印14号”和“天印6号”印军,尔后扫除西大沟以北河尾滩、天文点两防区内之印军,部署如下:
   (一)河防区:步兵第十团第三营配属120迫击炮连轻喷火器1个排,负责歼灭“加印14号”之印军。该营以1个排的兵力加强河9号、10号哨卡,利用既设阵地,加强防御措施,坚决阻击可能由南向北增援之印军,以保证营主力歼灭印军。该营完成任务后,除派必要人员押送俘虏外,其主力迅速集结加指附近地域,待命向天防区机动。请康指配足该营的机动车辆,第9号、10号卡第二团的部队,必须坚守阵地防止印军新的入侵。
   (二)天防区:步兵第十一团第三营配属120迫击炮营(欠1个连)、76.2野炮1个连,轻喷火器1个排,于10月12日12时前进至天防区负责歼灭“天印6号”据点印军。骑兵第三团3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于10月12日前进至天防区,执行阻援任务,具体部署由天防区贺景福、刘少稚和骑兵第三团首长现地研究确定。步兵第二团第七连,包围印军17号据点,构筑工事,形成对外防御正面,与骑兵第三团配合歼灭由斗拉特方向增援之印军。防守天11号、12号和13号卡之分队,应向印军11号、17号据点进逼,限制印军机动,不让其增援6号据点。天9号、10号卡之分队,以火力控制奇普恰普河谷,坚决阻止印军侵入,并准备以必要的兵力向前机动,配合作战。其他各哨卡均应严密监视。遇印军进犯以猛烈火力杀伤之。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欠1个连)配置于天10号、11号卡附近地域,随时准备出击,消灭增援印军。另以1个连配置在甜水海空军雷达站附近,执行打空降任务。第四师侦察连进至天15号卡,沿5766高地向无名高地河岔方向积极活动,坚决阻止“天印25号、9号”据点以东印军由南向北增援,各部队务于12日24时前完成一切准备,没有命令不得事先将印军据点包围,以免暴露企图。发起进攻的时间另有命令。
   (三)各防区之哨卡均应加强警惕,抓紧时间,加强工事,坚决固守,防止印军报复行动。
   班公湖南北及班公洛、扎西岗地区各哨卡地位特别重要,这些地区印军机动条件方便,有楚舒勒、波布浪基地的支援,印军很可能对中方哨卡进行袭击,牵制中国边防部队在北线的进攻。为此,空防区应特别加强9号10号卡的防御,在其附近保持一定的机动兵力,准备随时实施机动;阿防区应组织日土宗之第五连及最近调入的两个排,做好增援班公洛和扎西岗方向防御的机动兵力,坚决击退可能来自楚舒勒、班公湖、巴里加斯方向的印军进攻。
   所有参加天防区作战的部队,暂统归康指李双盛、黎斌两同志指挥。为使参加打援的部队统一行动,步兵第二团、骑兵第三团、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统由贺景福、刘少稚、艾则佐夫·哈斯木、蔚福恭统一指挥。
   10月12日,新疆军区又下达了补充指示。指出:中印边境西段作战,是配合东线反击作战极为重要的行动,是有关国威军威和国际大局的大事,对今后斗争有深远影响。这一仗只准打好,不准打坏,要坚决彻底干脆歼灭印军。务必要周密准备,多准备几手,多几种方案,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着眼,绝不应有任何轻敌思想。
   各攻击部队以宁多勿少的原则,配备炮兵火力,对印军据点进行几次火力袭击,并以直瞄火炮消灭其碉堡火力点。首先以火力摧毁印军阵地,尔后以步兵分队勇猛冲击和近战歼灭印军。要准备充足的炸药包和爆破筒,以爆破手段攻击坚固据点及炮火未能摧毁的工事。各部队应迅速捆扎炸药包和手雷,准备爆破筒,组织好炮兵火力和喷火器材。为加强一线直瞄火炮,第十团无坐力炮连(6门)已于11日出发,由康指区分其任务。
   为加强前线指挥,军区决定李双盛赴加勒万河指挥;王洪杰(第四师副师长)、宋良铭(第十一团副政委)赴天文点指挥第十一团第三营;武卫国指挥侦察连;其余前令不变。
   加勒万河谷地区拨除“加印14号”据点的任务,由李双盛及第十团团营领导负责;拔除天文点地区“天印6号”据点任务由王洪杰及第十一团团营领导负责。
   各部队力争于12日24时前作好行动准备,24时以后,只要没有接到发起进攻的命令,各部队仍应继续准备,切不可事先将印军包围,以免暴露企图。
   康前指在作战中,要掌握敌情变化做好连续作战的准备,并做好打下“天印6号”据点后下步的行动方案,力争乘胜扩张战果,歼灭入侵天河防区印军。
   康前指遵照军委、军区命令,率西线机动作战部队于10月12日24时前进入天文点、加勒万河集结完毕,至18日24时前完成战斗准备。18日,军委批准了新疆军区10月9日、12日的作战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9:39 | 只看该作者
五、拔除奇普恰普河谷、加勒万河谷等地入侵印军据点


(一)首战红山头,一战震撼印军
   红山头在天文点防区内,位于奇普恰普河谷西侧达普桑盆地东端,为一座独立山包,周长1公里多,海拔5270米,比高约200米,距传统习惯线8公里。小山包北与东北为悬崖,不易攀登,西南两方坡度较缓,有三层台地,山脚下西南方向地势开阔,被印军辟为空投场。1962年5月入侵印军占领该高地,设立侵略据点,中国边防部队编其为“天印6号”。守军为第一一四旅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十四营第三连,连部率两个排兵力60余人,凭借该山包的两层自然台地和山顶制高点构成多层火力网,主要兵力兵器集中于第二层台地上,有以沙袋和片石砌成的半地下室5个、地堡16个。工事特点是低下隐蔽,火力交叉,住房与工事相结合;地堡之间有堑壕交通壕相连接;经半年多经营构成了环形防御,但侧后(西北方向)工事较少,为其设防弱点。该据点为天文点地区入侵印军的空投补给基地、指挥中心,由战斗力最强的连队防守,兵力多,火器强,工事坚固,四周有数个据点拱卫。
   康前指遵照军委、军区命令,决心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火力,歼灭红山头印军;集中较多兵力阻援,歼灭来援印军于运动中;尔后视情况继续拔点扩大战果,肃清入侵印军,收复国土。以步兵第四师第十一团第三营配属57无坐力炮排(3门)、82迫击炮1个连(6门)、师工兵营第二连1个排,喷火连1个排,喷火器10具,在炮群的支援下歼灭红山头印军(兵力10:1,火炮7:1)。
   以骑兵第三团、步兵第二团第七连,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欠1个连)配置在红山头以西以北及奇普恰普河谷两侧地区,抗击来自困在兰加尔、斗拉特方向增援印军,并相机攻歼印军“天印31号”和“天印17号”据点。
   以师炮团120迫击炮营(欠1个连)、76.2野炮1个连组成炮兵群,由炮团副团长郭滨为群长,担负对红山头印军据点火力急袭及拦阻援兵的任务。
   以第四师侦察连、工兵营第二连(欠1个排)为堵击分队,17日进至“天15号”哨卡,战斗发起前,大胆穿插切断“天印9号”向北增援的通路,并进占天南河河岔处,阻止印军逃跑。
   以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1个连配置在甜水海担任反空降任务;第四师工兵营第三连担任工兵预备队,第十一团工兵连配属空防区,担负布雷设置障碍,阻止印军进攻,第十团工兵连随本团第三营行动。
   各守卡分队加强防御,牵制印军据点。阻其增援或逃跑,并相机拔点。
   康前指设在天文点5243高地坑道内,观察所于10月19日在天文点12号卡后侧小高地开设,并与拔点、打援两指挥所沟通有线电话联络。
   康前指遵照军区命令组成拔点、打援两个指挥所。拔点指挥所由第四师副师长王洪杰、第十一团副政委宋良铭、主任王化东组成,配置在“天13号”哨卡前侧;打援指挥所由贺景福、刘少稚、艾则佐夫·哈斯木、蔚福恭组成,配置在“天11号”卡附近地区。
   第十一团第三营以第八、第九连为营第一梯队,由西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第八连配属重机枪3挺,无坐力炮2门;工兵2个班,喷火器6具为营右翼主攻连,由南向北突击,第九连配属重机枪2挺,无坐力炮1门,工兵1个班,喷火器4具为营左翼主攻连,由西向东攻击印军连部和主峰。第七连派出1个加强班配置在红山头正面,实行佯攻,掩护主攻部队侧后攻击,其余为营第二梯队,营属82炮连配置在第八连侧后,由营指挥并参加炮群火力准备。
   19日20时,各部队乘车闭灯开进,20日零时下车步行,5时前后各自占领阵地。主攻部队进入进攻出发位置后,进行近迫作业,利用印军空投场内的木箱空筒等材料构筑掩体,积极进行冲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炮兵分队进入阵地后,构筑火炮发射阵地,标定射击诸元;打援分队积极构筑抗击阵地,作好打援的各项准备。8时25分(天防区拂晓)实施炮火急袭。21门火炮突然猛烈轰击,红山头顿时浓烟滚滚。与此同时,主攻营各连乘机推进至距印军前沿几十米的地方,以减轻冲击时的体力消耗,减少伤亡。
   8时55分,步兵发起冲击,突破前沿攻入第一层台地,以抵近射击,歼灭堑壕内残存印军。第九连第二排为突击营最左翼排,由红山头西北方印军防御最弱处,猛冲猛打,仅20分钟即攻上山顶。战士高加斌冲在最前面,立即占领有利地形,掩护本排战斗。全排登顶后占据西北隅一角,加修工事,固守阵地,防止印军反扑,并以部分火力支援本营各连战斗。激战中高加斌不幸牺牲,战后追记二等功。第九连第三排由右翼进攻,主攻第二台地印军连部,当接近第二台地时,遭印军地堡火力拦阻,进攻受挫。排长曹天东即令喷火组摧毁地堡,喷火连副排长张虎生率喷火手何汝亮在步兵火力掩护下,向地堡左右两侧跃进,进至有效射程后即向地堡射孔喷火,第一瓶、第二瓶接连冷射(因天寒缺氧冷射率达50%),第三瓶喷出两股浓烈的火焰消灭了守军。排长指挥全排乘机冲上第二层台地,不顾火力的猛烈射击,直扑印军连部,在第八连支援下,一举将其歼灭。战后该排荣立集体三等功,排长曹天东荣立二等功,喷火连副排长张虎生、战士何汝亮荣立二等功。
   第八连攻上第一层台地后,见第九连第三排受阻,连长即命左翼排向第九连靠拢,支援其攻击。该排在运动中,右侧方印军投来两枚手榴弹,掉在该排战斗队形中间。排长董志学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将手榴弹踢回,炸死2名印军,乘机率全排冲上第二层台地,炸毁地堡1座,歼印军数名,不幸负伤,仍继续指挥本排战斗,直至配合第九连第三排攻占了印军连部。战后,董志学荣立一等功。正当第一梯队排攻上第二层台地之际,第八、第九连的二梯队排加入了战斗,增强了纵深战斗的突击力量。此时战斗在第二层台地之上的兵力有4个排,各排均采取班组战术,以随伴火炮抵近射击,发挥喷火器、炸药包、爆破简、手榴弹等近战武器威力,对地堡遂个攻击,步、炮、工、化,协同作战,主动配合,摧毁地堡16座,全歼第二层台地印军。在第一梯队连发起攻击后,第三营营指即率二梯队连(第七连)及82炮连转移阵地,跟进至二层台地棱坎下,命炮连轰击纵深顽抗印军;命第七连随时做好支援第八连突击主峰的战斗准备。第八连第一排担负攻山头插红旗的艰巨任务。由副连长陈春田担任突击队队长,该排攻击方向靠近印军主要防御方向,防守较严,攻击十分艰难,多次受阻。但该排英勇顽强,前赴后继,打得十分出色。当他们攻上第二层台地时,已有两名红旗手伤亡,当进到距山顶10余米时,再次受阻。此时第3名红旗手中弹,倒在副连长身边,副连长陈春田抓住红旗,猛然跃起,大声疾呼:同志们冲啊!突击排的勇士们冲上山顶。在激战中副连长负伤,战士王仁青首先登上山顶。战士马世绪把红旗插上红山头。在第九连第二排、第七连佯攻班的夹击下,全歼山顶守军。战后,陈春田、王仁青均记二等功,一排荣立集体二等功。9时45分,战斗胜利结束。此战,历时80分钟,歼印军62人,其中毙42人,俘20人,缴获81迫击炮1门、51迫击炮2门,轻机枪4挺,步(冲)枪26支,以及卡车两辆、电台两部,取得了西线自卫反击首战的胜利。中国边防部队第十一团第三营伤26人,亡8人。
   红山头攻克后,突击营立即整顿部队,调整部署,组织兵力,配备火力,改造工事,加固掩体,做好抗击印军援兵反扑和炮兵、航空兵火力急袭报复的准备。10时15分印军飞机1架临空,中国边防部队轻重火器一起对空射击,印军飞机带伤飞离。
   11时总参谋部电示:“根据当前西线作战的有利形势,望即严密组织乘胜扫除西大沟以北河尾滩、天文点两防区内之敌”;并通报康前指据打援指挥所报告:斗拉特派出三汽车援兵半途返回去了。根据总参谋部指示和敌情通报,康前指立即命令各部队乘胜扩大战果,继续拔点作战;警戒、打援、守卡分队相机拔点;第十一团第三营撤出红山头攻歼“天印8号、11号”哨卡,并向“天印9号”方向发展进攻。
   攻克红山头,一战撼敌。周边据点印军惊恐欲逃,担任警戒任务的工兵第三连,见“天印5号”印军欲逃,即主动请战。王洪杰副师长立即批准并命炮群掉转炮口,向“天印5号”猛烈轰击。工兵分队与“天12号”守卡分队互相配合,消灭了该点印军,拔除了该据点。
   担任打援任务的骑兵第三团在月牙山布防时受印军“天印31号”据点威胁,团长艾则佐夫·哈斯木、政治委员蔚福恭指挥突击分队拔掉了这一据点。步兵第二团打援分队第七连在副团长贺景福指挥下,战士们攀上陡峭的山坡,强攻印军17号据点,印军从山脊反斜面逃窜,逃进奇普恰普雷场中,触雷炸死1人,其余被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生俘。
   担任守卡任务的“天17号”分队,发现“天印12号”卡印军欲逃,三次请求以本卡兵力予以歼灭,该印军据点设在天南河谷内,位于天防区最东南角,是深入中国境内最前的“尖兵据点”,拔掉该点对进入天南河谷的五六个据点影响很大。该点原有印军20人,20日晨调走10多人,17号卡与其对峙有日,对彼方情况了如指掌。守卡分队为步兵第二团第四连1个加强班,连长张大忠组织该卡9名战士攻击。他先派1个组绕至据点侧后,占领有利地形切断印军退路,并首先打响;以高射机枪和迫击炮向据点猛烈射击,他亲率1个组由正面向印军攻击。班长于振基冲在最前头,炸掉印军地堡2座;战士罗哲根腹部中弹,一截小肠流出伤口,他咬紧牙关用绷带扎紧腹部,坚持爬上一座小山包,用机枪猛烈射击,掩护战友堵击印军逃跑。经数10分钟激战,全歼印军。
   主攻部队第十一团第三营由红山头撤出后,即向“天印8号、11号”据点进攻,拔掉了这两个据点。
   以上各分队,继红山头战斗之后,又扫除“天印5、31、17、12、8、11号”6个据点(均为班据点),歼印军30余人,收复了失地。
   10月20日22时,新疆军区与康前指接总参谋部电示:
   “前面打得好,中央军委非常满意。据悉:敌已下令在我天河防区的残余印军据点烧毁物资后分头逃跑,因此你们应抓住战机,迅速扩大战果,排除万难,及时转移兵力,遵照军委‘乘胜扫除西大沟以北之敌’的指示,将残敌力争全部扫除。”
   康前指急令第十一团第三营在攻克“天印8号、11号”据点后,立即转战逼近“天印9号”,协同侦察连合歼“天印25号”以东天南河谷内印军。由“天印8号”至“天印9号”要绕6200高地。该处雪深没膝,严寒缺氧,气候极其恶劣,加之夜间行动速度缓慢。21日拂晓第三营赶到“天印9号”据点时,印军已于20日深夜逃窜了,侦察连没到达指定位置,没能协同全歼此股印军。至21日傍晚天文点防区入侵印军18个据点全部被肃清,给印军第一一四旅第十四营以沉重打击,歼其9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一部,收复全部国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39:56 | 只看该作者
(二)急袭“加印14号”,速决全歼
   “加印14号”据点,位于加勒万河谷底,是印军入侵中国西段边境的又一重点方向。该处山高坡陡,谷深沟窄,悬崖绝壁,河水湍急,交通极为不便。
   1962年7月6日,印军廓尔喀联队30余人占领该处,10月初用直升飞机换防,由第一一四旅杰特联队第五营第一连60人防守,以直升飞机空运补给,并在此处构筑工事、地堡、营房,企图长期占领。据点工事以地堡为主,河北岸台地构筑有6座,连指挥所设在河北岸,并有直升飞机升降场。河南岸台地构筑有地堡4个,各地堡之间有断续堑壕交通壕联接,印军生活战斗均在地堡内,进入战斗较快,南北阵地可以火力相互支援。
   第十团第三营在反蚕食斗争中与印军“武装共处”3个月之久,从东、南、北三面包围印军据点。中国哨卡距印军据点100多米,该营早已做好了拔点的充分准备。
   康前指按军区作战命令决心以第十团第三营拔除该据点。战前组成加勒万河谷拔点作战指挥所(简称加指),以康指副司令员李双盛、作战处长刘跃忠、第十团副团长刘三芳组成,决心夜间包围拂晓攻击,由东、北、南三个方向突击,中间(东)主攻,两翼助攻,全歼速决。第三营以第七、第九连主攻北台阵地,由东向西攻击,以第八连攻南台阵地,由南向北攻击,第九连派1个排由北向南攻击,配合主攻方向作战。
   第七连加强75无坐力炮2门、重机枪1挺、喷火器6具,工兵1个班,由东向西实施主攻,大胆穿插,坚决歼灭印军连部,打乱其部署;第九连(欠第二排)加强75无坐炮1门、重机枪2挺、喷火器2具,工兵1个组,与第七连并肩作战,并以1个排由北向南攻击,切断印军退路。第八连加强75无坐力炮2门、高机重机枪各1挺、喷火器2具、60炮2门、火箭筒2具、工兵1个组、迂回至河南岸,由台地以南向北攻击,扫除印军地堡,并派出1个班占领小河西侧山嘴高地,阻止印军西逃。120迫击炮连(4门)配置在第七连后侧,82迫击炮连(6门)配置在河南岸台地东侧,以火力支援各连战斗。
   20日7时30分,各分队利用夜暗进入阵地。8时25分各种炮火开始急袭。8时34分,各分队发起冲击,第七连第二排冲击中遭炮火拦击,前进受阻,第四班以手榴弹歼灭了地堡内印军;第三排从左翼猛打猛冲,一举突破前沿,以抵近射击消灭堑壕内印军;第一排直扑印军连部地堡。第九连发起冲击后,第三排顺利地占领了1座地堡,以火力掩护工兵组用爆破筒炸毁另1地堡内印军。由北侧进攻的第九连第一排,隐蔽地迂回至印军地堡侧后,以手榴弹歼灭了印军。此时第七、第九连协力以轻重机枪、火箭筒、喷火器攻击印军连部,帐篷起火。第七连火箭筒手马兴华在射击中面部烧伤、棉衣着火,仍穿着单衣在摄氏-30C的严寒中继续战斗。印军向直升飞机场逃窜,第九连第三排和工兵排奋力拦截,全歼北台地印军。进攻南台地的第八连发起攻击后,第三排排长梁朝申负重伤,坚持指挥,以火力压制印军火力点,命突击班绕至地堡侧后攻击,印军惊慌失措,举手投降。9时零4分战斗结束,印军无一漏网,歼印军60人,其中毙28人,俘32人,缴获51迫击炮2门、机枪6挺、长短枪35支、电台2部等。中国边防部队伤10人,亡1人。战后,该营荣立集体三等功。
   20日14时总参谋部指示康前指:加勒万河27号据点很重要,考虑能否拔掉?拔掉该点就可以阻止外面援军进来;八连和工兵连可视情况消灭该点印军,如其逃不可追出国界。加指立即命令第十团第三营分兵两路,主力北上西大沟,第八连与工兵连南下奔袭“加印27号”据点。
   “加印27号”据点位于加南达坂中国一侧,靠边界不足1公里,它是“加印14号”据点的补给联络点,又是入侵加勒万河谷的必经之地。收复该地可扼制整个加勒万河谷印军侵入。该据点有印军19人防守。
   第八连配属工兵连,于20日稍事整顿后立即行动,奔袭“加印27号”。他们沿着小山沟、踏着没膝的积雪,向加南达坂山口急进。由沟底向上爬,地势越来越高,氧气越来越少,举步艰难。直到21日拂晓前才赶到目的地。为防止印军发现而外逃,便绕路迂回插入侧后,包围了印军据点。以工兵连担任警戒打援,第二排担任主攻,于21日15时发起攻击,第二排首先突破印军阵地,随后全连冲入阵地,经两小时激战,全歼该点印军,以轻伤4人的代价,击毙印军9人,俘10人,缴获51迫击炮1门、90火箭筒2具、轻机枪4挺、步枪11支、手枪2支、电台2部及全部弹药与物资。收复了进入加勒万河谷的咽喉要道。
   该营主力于20日下午乘车北上,到达西大沟时天已黄昏。指挥员立即勘察地形。侦察敌情。西大沟沟深谷窄,两侧山高坡陡,印军沿河谷一线展开。边防部队只能从前到后逐个攻击,无法迂回侧后断其退路,正面平推必须猛打猛冲,否则只能将印军赶跑。该营立即组织战斗。印军惧歼,放火烧掉帐篷物资向境外狂逃。边防部队尾追不舍,至边界印军全部逃脱。西大沟遂被收复。
   22日加指接康前指命令,立即派1加强连,南下温泉,进入昌格隆格河谷边界处拔掉“河印28号”据点,第三营第七连加强120迫炮连乘车南下,23日午后,赶到指定地点时,该据点已被由温泉哨卡派出分队占领。歼印军5人,其余逃出边界。至此,河尾滩防区印军入侵占领的6个据点被扫除,歼印军80余人,全部收复被占领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40:15 | 只看该作者
(三)班公湖两岸拔点,四战四捷
   班公湖两岸由两个防区负责,以湖中心为界,北岸为空喀山口防区,南岸为阿里防区。印军第一一四旅廓尔喀联队第一营跨湖侵入占地设卡,南岸设了3个,北岸两个。空喀山口防区由步兵第二团第二、第三、第六连防守,由团长杨宗泉、参谋长王玉祥指挥。在天河防区拔点作战胜利形势的鼓舞下,该部主动请战拔除该防区的3个据点(绝拉沟有杰特联队设的据点1处)。总参谋部20日13时指示:对空防区西里扎普之印军,若我确有把握时,同意将该敌打掉,以有力打击楚舒勒班公湖南岸的印军。据此,空防区于21日展开了拔点战斗。
   1、首战西里扎普,拔除“16号”据点
   西里扎普位于班公湖北岸,湖边一块小高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海拔4000米,比高8米,距边界8公里。南临班公湖,东西北三面为平坦草地,西面多红柳,高地附近有一条长600米、深0.4-1米的干河沟。印军于1962年7月占领该地,由第八廓尔喀联队第一营第四连连部带1个排据守,编号为“空印16号”,隔湖与“阿印2、3号”相呼应,控制湖滨通道及水上交通。印军利用该点作继续蚕食中国领土的依托,在此修筑地堡6个,工事宿舍相结合的地下室4间,以沙袋、石块砌筑堑壕、交通壕,连接各地堡工事,形成较坚固的环形防御。在该据点以东5公里、以北3公里分别与中国空9、空10号哨卡相对峙。西北侧后为印军占领的4400高地据点。
   空防区在反击战开始时,因防御方向没有配备机动作战部队,空指即组织守卡分队(步兵第二团第二连),在该防区担任布雷、构筑工事任务的第十一团工兵连第二排,运送水陆两用汽车和交通艇的第四师炮团第二营第三连66人,及水上中队等单位共117人,组成拔点突击分队。又抽调82迫击炮6门,高射机枪2挺,编为火力支援分队。经半天的战斗编组及政治动员、现地勘察、区分任务、组织协同、补充弹药等,做好了战前准备。空防区指挥所决心采取夜围晓攻,主攻方向选在西南,助攻方向选在西北,两个方向向心突击的战法,以步兵第二连主攻,炮兵第三连助攻,工兵两个班为预备队,一个班阻击4400高地来援印军,水上中队担任湖上警戒。
   21日6时,各分队由“空10号”卡出发,沿干河沟隐蔽向前运动。7时30分占领进攻出发位置,做好了冲击准备。8时30分火力急袭,9时发起冲击。两个突击队由西南、西北两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形成钳形夹击之势。步兵第二连遭火力射击,进攻受挫,伤亡6人,连长负重伤。副连长迅速组织火力压制。该连担任尖刀班的第二班在班长潘发枝带领下,首先冲入印军阵地,歼灭了地堡守军,向第二座地堡进攻中,潘发枝头负重伤,跌倒在地,苏醒后得知连长、排长均负伤,便不顾脑浆外溢,咬紧牙关继续投入战斗,又炸毁地堡两座,终因伤势过重牺牲,战后追记一等功。机枪射手何四勇,将印军投来的第一枚手榴弹投了回去,当他捡起第二枚手榴弹准备投回时,手榴弹爆炸,英勇牺牲。战后追记一等功。炮兵第三连发起攻击后,受到地堡火力拦阻,进攻受挫,被迫卧倒。副营长命令火力封锁印军地堡射孔。炮兵战士王向理首先冲上去,登上印军地堡顶部,从烟筒投入手榴弹3枚,炸毁地堡,打开了突破口。全连攻入印军阵地,协同步兵第二连以手榴弹、爆破筒和炸药包,逐堡歼灭印军。预备队工兵分队积极求战,主动加入战斗,增强了攻击力量。战至9时15分,攻占印军连部,俘一少校连长,并命其喊话,令顽抗印军放下武器。9时22分战斗结束,印军无一漏网,毙其14人,俘25人,缴获51迫击炮1门、90火箭筒1具、轻机枪3挺、长短枪24支及全部弹药物资。中国边防部队伤亡21人。
   2、再战4400高地,强攻“空印29号”
   4400高地位于班公湖北岸,比高60米,面积5000平方米,在西里扎普西北侧,距边界6公里。该地西、北两面靠山,同中国10号哨所系同一山梁的两条山脊,相距2000余米。印军第八廓尔喀联队第一营第四连约1个排22人防守。印军于1962年7月在此设卡,编号为“空印29号”,筑有碉堡5个,房子5间,单人掩体等,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构成环形防御。主要火器有51迫击炮1门,机枪3挺,步(冲)枪10多支,印军在北侧高山上设有观察警戒哨。该据点隔湖与“阿印3号”相望,可控制班公湖水上交通,保障西里扎普据点侧后安全及后方补给等。
   空防区攻克西里扎普后,突击分队斗志正旺,而4400高地之印军惧怕被歼,有惊恐欲逃状。空指决心抓住战机,拔除此点。突击分队稍事休整和准备,决定从东南、东、北三个方向包围攻击。步兵第二连由北向南实施主攻,工兵连第二排由东向西强攻,炮连由东南助攻,并以一部兵力阻印军逃跑,其余作预备队。水上中队担任湖上警戒,82迫击炮6门,高射机枪、重机枪各1挺,配置在10号西侧,掩护步兵攻击。
   21日13时30分,82迫击炮和高射机枪、重机枪开始向印军前沿地堡射击,掩护分队接敌运动。印军对东路进攻分队进行拦阻射击,突击分队采取分组跃进。东面进攻分队进到冲击出发位置后,略作整顿,即组织火力掩护。16时10分,发起攻击。工兵连第二排第五班班长谭树恒率战士罗德清,以勇猛突然的动作首先冲入印军阵地。他们互相掩护,用爆破筒、手榴弹连续炸掉3个地堡后,谭树恒负伤,罗德清牺牲,其他同志随之冲入阵地与印军激战。全班炸掉地堡5座。战后,谭树恒荣记一等功,罗德清追记一等功,工兵第二排五班记集体二等功。16时50分,北路主攻分队攻占印军嘹望哨,由山上向下攻击。与此同时,迂回东南方向的突击分队也发起攻击。三路向心突击,分别攻击印军地堡。战斗17时结束,全歼印军,毙10人,俘12人,缴获51迫击炮1门、机枪3挺、步(冲)枪弹药物资一部。突击分队伤亡5人。
   3、三战绝拉沟,围歼“15号”据点
   空防区攻击分队,21日一天打掉两处印军据点,越战越勇。空指决心一鼓作气,歼灭绝拉沟“空印15号”印军,全部收复空防区失地。10月21日夜,总参谋部指示:空防区主要是防御,除西里扎普外,个别突出的据点,如绝拉沟印军15号据点,有把握时可以打掉它。经总参谋部、新疆军区批准,22日发起对绝拉沟据点攻坚作战。
   绝拉沟位于班公湖以北60余公里处,沟宽200-300米,两侧为海拔5000余米高山,地势险要,由该沟西北行6公里为塔拉昌山口,可通向拉达克的波布浪。东南行20多公里为空防区的尼亚格祖(也称卖争拿马)哨卡。
   1962年6月28日,印军杰特联队第五营第一连1个排,翻越塔拉昌山口侵入绝拉沟,在距中国空6号卡约2公里的一个小山包上,设立了据点,中方编号为“空印15号”。其阵地构筑有9个散兵坑,半断面堑壕30多米,半地下室宿舍4间,宿舍北侧有用沙袋砌成的掩体与用石块砌成的棱坎相连接,形成环形防御。22日8时,空指率炮兵第三○四团第二营第三连,携迫击炮3门,由班公湖的哈纳卡出发,经尼亚格祖,抽调第六连守卡分队51人,共117人组成拔点突击队。以第六连从印军哨卡左翼迂回侧后,断其退路,达成战术包围,由侧后实施主攻。炮连由印军据点正面实施助攻。
   17时包围迂回分队开始行动。在通过印军据点左侧时,遭火力拦阻,第六连拉大距离跑步通过封锁区。此时,大雪纷飞,观察困难,迂回分队乘机加速前进。18时20分到达指定位置,切断印军退路。正面攻击的炮兵第二连于17时20分出发,18时30分发起冲击。战士王向理首先冲入印军阵地,歼灭了堑壕内顽抗印军,在掩护本连战士冲击中,光荣牺牲,战后追记二等功。此时,迂回侧后的第六连从侧后冲入印军阵地。藏族战士马万德,击毙依托阵地进行顽抗的两名印军,不幸负伤倒地,又捡起印军武器击毙印军两名,掩护突击排战斗,对歼灭守军起了很大作用,战后记二等功。第六连第一排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支突击分队前后夹击,战斗至9时30分全歼守军,毙14人,俘13人,缴获51迫击炮1门,90火箭筒1具,轻机枪3挺,长短枪12支,电台1部及其它物资。中国边防部队伤亡5人。至此,空防区入侵印军据点全部被拔除,歼印军88人(其中俘50人)。
   4、袭击野营地,全歼尤拉印军
   班公湖南岸属阿支防区,沿湖岸印军入侵设卡3处,分别编号为阿印1、2、3号。北岸空防区两天内拔点三战三捷的胜利,给南岸印军以很大震撼。占据野营地的“阿印2号”和侧后的“阿印3号”的印军惧怕被歼,于21日夜弃点逃窜,侵入尤拉。距边界20多公里的“阿印1号”印军,则于22日夜窜逃到野营地“阿印2号”据点内暂息待逃。阿支第五连12号卡的守卡分队,于23日凌晨派出侦察组查看2号哨卡印军动向,当发现其无警戒酣睡时,即派政治指导员回哨卡,向支队请示歼灭该股印军,以迫击炮射击为批准信号,支队经报上级获准。
   野营地位于班公湖南岸,离边界线8公里,海拔4300米,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临湖,沿湖有小径西通国外,东通尤拉,由此点向南沿山沟直上为中国阿支12号哨卡,海拔4903米,两卡相距1.5公里,比高600米。1962年7月17日,印军1个加强班18人侵入该处占地设卡,隔湖与4400高地、西里扎普相对成犄角之势。此点东12公里为尤拉,有“阿印1号”据点。为保障由楚舒勒、塔克空运送补给入侵尤拉的印军,而增设此2号据点。印军在此构筑有单人掩体、机枪发射工事、炮兵阵地、断续堑壕和半地下室以及地堡等工事。西南侧100米处,4680高地设观察所一处。与中国阿支12号哨卡相对峙。
   21日夜,2号据点印军逃走时,帐篷工事等均未拆除。尤拉1号印军逃来后,利用原有设施宿营。该印军属廓尔喀联队第一营第四连1个排,20余人。
   阿支12号守卡分队,于22日见野营地据点印军无动静,怀疑印军逃走。为了摸清敌情,副连长张治武率1个步兵班和9号卡的1个机枪组共9人,带机枪两挺,于23日实施抵近侦察。并调9号哨卡迫击炮1门、60炮1门,支援作战。
   23日5时,侦察组由12号卡出发,沿山沟行进,7时40分隐蔽接近印军观察哨所未发现印军,便继续向主阵地抵近。8时侦察分队进至印军阵地前200米处时,发现1名印军。为弄清情况,进行火力侦察,集中火力向印军帐篷射击。正在酣睡的印军误认据点已失,便向班公湖边龟缩,钻进红柳丛中,并盲目射击、侦察组为不失战机,一面派人向上级报告,一面部署兵力,由班长王定钧带1个组,插向西侧,占领湖边有利地形,切断印军退路,由西向东攻击;由卫生员王建英带1个组迂回至东侧,占领有利地形,阻止印军向尤拉方向逃窜,由东向西攻击;副连长率1个组,由南向北攻击。各组迅速占领了指定位置,包围了印军。10时15分,支队领导下令攻击,政治指导员以迫击炮射击,击中印军帐篷。印军以一部分兵力依托湖边棱坎,进行顽抗,一部分兵力向东运动,企图抢占东侧高地。
   东侧迂回小组原只3人,这时12号卡留守做饭的副班长阎兴其送饭至此,便主动参加战斗。抢先占领了东侧高地的小组以猛烈射击,击退了印军反扑,立即冲下高地,边打边喊“交枪不杀,优待俘虏”,8名印军交械投降。与此同时,西、南两个方向的突击组也以火力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手段,迫使其余印军放下武器。11时许战斗结束,毙印军2人,俘18人,缴获枪支弹药一部。此战,中国边防部队阿支守卡分队仅伤2人,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至此,班公湖南岸以北地区印军入侵据点全部肃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14:40:37 | 只看该作者
(四)奔袭羌山口,扫除巴里加斯地区印军入侵据点
   中印边境西段反击作战,从10月20日发起到23日截止,班公湖(含南岸)以北地区印军入侵据点全部肃清,西线中国边防部队奉命挥戈南下阿里,歼灭巴里加斯地区印军。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解决边境争端的三项建议。上级要求西线部队在尼赫鲁政府未答复之前继续扩大战果,迅速扫除巴里加斯地区印军,转战阿里越快越好,部队要排除万难,连续作战。
   22日9时总参谋部来电:东面的部队已插到“麦克马洪线”以南去了,西线要配合。准备把班公湖两岸、巴里加斯以北的敌人一齐扫掉,时间不能拖得太长,否则,印军可能增援,气候有限制。17时,新疆军区请示总参谋部:“我们考虑扎西岗至印军据点有20多公里。要过两道河,不搭浮桥车辆炮兵都过不去,已令舟桥分队赶赴战区,时间需一周。”但此建议未获批准。
   于是,新疆军区给康前指下达了预先号令:
   根据总参谋部22日电话指示,天、河两防区印军全部扫除后,部队拟向阿里地区机动,继续扫除扎西岗以北入侵印军据点。
   第十一团第三营,骑兵第三团及加强炮兵部队,侦察连,第四师工兵部队,扫除天防区据点后,应迅速向甜水海集结,准备向阿里机动;在部队中应做好连续战斗的政治动员。
   第十团第三营第八连、工兵连打下印军27号据点后,由步兵第二团派兵接替加勒万河防御,第七连攻克28号后,交温泉分队防守。第三营即乘车沿新藏公路向日土宗集结。
   10月22日24时,新疆军区命令康前指:
   班公湖以北天、河、空防区印军被消灭,仅剩残存在边界附近的3个据点正在扫除之中。为抓紧有利战机,更多消灭印军,有力地配合东线作战,西线部队立即向阿里地区且坎、扎西岗以东狮泉河以北地域隐蔽集结,准备扫除扎西岗以北、班公湖以南入侵的印军。
   以第十团第三营带加强该营的120迫击炮连、团工兵连、喷火排和高射机枪排以及75无坐力炮3门,于26日21时前进至甲岗及其以西、且坎以东地区集结隐蔽,准备由且坎向西北切断巴里加斯印军退路,阻其由科尤尔方向增援,并由西北向东南配合第十一团第三营围歼巴里加斯及其附近据点印军;第十一团第三营加强120迫击炮营(欠1个连)、76.2加农炮连、喷火器排、高机排、师属工兵营,于26日24时前进至狮泉河桥东河谷地域隐蔽集结,待门桥架好后渡河,经扎西岗,准备由东南向西北,与第十团第三营协同,围歼拉多、扎马格热、巴里加斯、卡日果各据点印军;骑兵第三团(欠步兵1个连、机炮连)于26日24时前进至且坎及其附近地区隐蔽集结,准备围歼羌山口据点印军。以另1个步兵连、机炮连留天防区,归步兵第二团指挥,作为该防区机动部队。第四师工兵营舟桥连应于23日凌晨由喀什出发,携带渡河构筑码头等器材,昼夜兼程,于27日12时进至扎西岗以东、狮泉河上选择渡场,星夜赶架门桥,具体渡河点与阿支负责人共同酌定。扎西岗、且坎各守卡分队严密监视当面印军,配合主力作战。
   康前指遵此命令,立即部署南下阿里。
   巴里加斯地区,位于西藏阿里噶尔县西北,传统习惯线内侧20公里范围内,属西线战区最南端的一个战场。该区为狮泉河河谷,印军修筑的公路经东堤通列城,该河谷是阿里通拉达克的主要通道。河谷宽200-300米,两侧为高山,攀登困难。但山沟中有崎岖小径通山顶,西山有数条小径通境外。东山有约山口、碟尔低山口、羌山口等均可进入狮泉河,并经都木契列通向边界外。印军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七营沿狮泉河侵入中国境内达20多公里,占领卡日果(阿印11号)、巴里加斯(阿印13号)、拉多(阿印14号)、扎麻格热(阿印15号)等处。距中国扎西岗阿5号哨卡8公里。另一路由都木契列(该据点未编号)入侵占据中国羌山口(阿印10号)、约山口(阿印12号)与卡日果取得联系。总共侵占中国领土达1900平方公里。印军占领各据点后积极构筑工事,修建简易住房,储备作战生活等物资,作为长期占领和继续蚕食入侵的基地。
   遵照军区命令,康前指首长于24日6时率先乘车南下阿里了解敌情地形,得知需两次通过狮泉河才能到达扎西岗,遂令工兵架桥和开设门桥渡场。机动作战部队分别由天、河、空防区于24日午后乘车开进,昼夜兼程。到达阿里防区需经500多公里崎岖山路,又值严冬,冰天雪地,车速缓慢。部队官兵渴了吃冰雪,饿了啃干粮,忍饥耐寒。特别是汽车司机忍受三天两夜颠簸之苦,十分疲惫。部队于26日下午分别赶到甲岗、狮泉河一带集结待命。康前指于26日20时在甲岗开设,新疆军区派徐国贤副司令员到康前指协助指挥作战。
   部队进入阿里后奉命兵分两路,右翼沿甲岗--且坎--拉干赫尔方向迂回包围,插入侧后切断印军退路;左翼沿狮泉河谷实施主攻,企图围歼印军于巴里加斯、卡日果之间地区。
   26日22时,骑兵第三团第一连、第三连、机枪连、第十团第三营(欠第八连)和120迫击炮连及师侦察连先后到达甲岗,稍事休息,即分头前进。
   骑兵第三团受领了奔袭羌山口“阿印10号”据点的任务后,进行了战斗编组、政治动员、弹药补充等战前准备工作,27日零时向战地开进。由甲岗至羌山口40余公里,为东西走向的河谷草原,南北山相距200-300米,地形开阔,较为平坦,汽车也可通行,因雪深及地面坎坷车速缓慢,7时到达预定作战位置未发现敌情,便乘车搜索前进,8时与印军接火。羌山口为一小鞍部,目标不明显,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七营1个排(实有16人)据守,据点设在小山包上,侧后有地堡、堑壕等工事,十分隐蔽,远距离难以发现。当第一辆汽车(载重机枪1个班,步兵2个班)搜索至距印军阵地前沿100余米处,突遭猛烈射击,车被击毁,司机牺牲,车上战士难以下车。维吾尔族战士机枪连班长司马义·买买提挺身而起,用冲锋枪猛烈射击,同时令本班机枪手用架在车上的重机枪射击。在激烈的战斗中,司马义·买买提胸部肩部多处负伤,忍着剧烈伤痛,将身体紧紧地靠在车厢上,继续射击,吸引印军火力,并以重机枪向印军射击,掩护战友下车战斗。此时,印军火力减弱,战士迅速跳下车,向印军阵地勇猛冲击。第二辆车赶到后,3个步兵班同时攻击,仅6分钟即歼灭了守军。司马义·买买提看到印军举手投降的情景后,含笑牺牲。战后,国防部授予司马义·买买提战斗英雄称号,追记一等功。地方汽车司机邓松青被追记三等功。羌山口战斗,毙印军4人,俘7人,缴获武器弹药一部。骑兵第三团牺牲2人,伤4人。战斗结束后,骑兵第三团立即追击残余印军直至都木契列,见印境内哨所印军南逃,遂转战拉干赫尔和侦察连一起切断狮泉河公路,形成对内对外正面,配合主力作战。
   且坎守卡分队(阿支第三连1个排)积极请战,要求打约山口“阿印11号”据点1个排,得到康前指批准。该分队于26日夜出发,前往约山口拔点作战。由于求胜心切,未经周密组织,即发起攻击,以致正面主攻分队与侧后迂回包围分队发生误会,激战多时,天亮后又遭印军猛烈射击,牺牲数人,进攻受挫,形成僵局。经数小时对峙,突击分队经重新组织战斗,再次发起进攻,攻占了约山口,部分印军逃遁,被骑兵第三团截歼。
   第十团第三营主力按预定计划绕过约山口,于27日12时进至卡日果“阿印11号”据点东北侧,切断了狮泉河谷印军退路,形成对内正面,等待正面主攻部队发起攻击时,配合拔点作战。当进至狮泉河边时遭到印军阻击,指挥员担心与正面主攻部队发生误会,没有渡河攻击印军,贻误了战机,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置。
   侦察连乘马疾进,按预定时间进至拉于赫尔,切断了狮泉河谷公路,形成对外正面。该连在天文点战斗中担任阻击,干部战士在深雪中坚守阵地两天两夜,手脚全部冻伤,转至狮泉河后,不顾疲劳、伤痛,进入阵地就构筑工事、组织火力,做好抗击沿公路来援印军的准备。并击退了来援印军。
   康前指于10月26日接新疆军区通报:巴里加斯之敌准备逃跑,故你们应率部队昼夜兼程急赴且坎首先切断敌退路,将其包围,部队随到随投入战斗,越快越好,将其歼灭,否则印军将全部逃掉。康前指考虑到部队正在向前运动,正面主攻部队受狮泉河阻隔行动较慢,为阻止印军逃跑,急令扎西岗守卡分队插向侧后,切断其退路,取关门打狗之势,尔后等待主力赶到后全歼守军。
   27日拂晓,扎西岗哨卡派小分队沿西山坡穿插,企图切断西山小径与其他分队协同,达成对巴里加斯地区印军的包围,但因地面光秃,行动被印军发现,遭猛烈炮火拦击,前进受阻;加之第十一团第三营第七连行动迟缓,西山各山沟小径未能切断,造成印军尔后由此逃窜的空隙。
   正面进攻主力部队,第十一团第三营及配属炮兵,第十团第三营第八连、师直喷火连等单位、于26日中午进至狮泉河南岸,辎重炮兵,疏散隐蔽,等待工兵到达后架桥通过。步兵分队指战员立即下车,趟过冰冷刺骨、水深齐腰的狮泉河,以强行军急进,又在当地藏民协助下,渡过第二道狮泉河。但因部队连续行军近一个星期,已十分疲劳,涉水过河速度缓慢,直到27日夜才赶到扎西岗,翌日晨发起进攻。
   在狮泉河渡口,炮兵部队急于渡河以支援步兵作战,但舟桥分队尚无踪影,加强前指的工兵分队也迟迟未到。康前指首长十分着急,派副司令员李双盛前来渡口检查指导,直到26日傍晚,第四师工兵营第三连才赶到渡口,迟于步、炮兵6个多小时到达。该连为两排编制的机械连,全连不到50人,无任何渡河器材,但平时接受过低水桥架设训练,康前指工兵主任李光培当即决定不等舟桥连,架设木质低水桥通过狮泉河,并亲自测设和指挥作业。由于当地无一钉一木,便命工兵第三连连长藏明亮带车去百里之外的葛尔昆沙阿里支队部求援。阿支为支援作战,将库存木料、铺板运来支援架桥。26日22时,第一批木料运到渡口,工兵第三连在仅有三把截锯、四把斧的情况下,采取“歇人不歇锯,换人斧不停”的方法,加紧架桥。27日拂晓,工兵第二连赶到渡口。该连在天文点战斗中有80%的人冻伤了手脚,一到渡口,立即投入架桥作业。他们不顾伤痛,拄着拐杖抬桥桁、搬桥脚、下水架设。两个连队并肩战斗,在冰冷剜骨的河水中连续作业达30多小时,终于架起一座30米长的木质低水桥。28日6时,炮兵车辆通过第一渡口,当进至第二渡口时,再无架桥材料了,工兵只好开设徒涉场,保障炮兵通过。
   第四师工兵营舟桥连无装备车辆,于23日晚出发,由于地方车辆车况不好,山高路险,车速慢,经过6个日夜艰苦行军,29日凌晨才赶到狮泉河第二渡口。官兵一下车,不顾行军疲劳、高山反应,立即结构门桥,开设渡场,摆渡回撤部队。
   巴里加斯地区印军发现后方公路被截断,西山有中国边防部队小分队活动,十分恐慌,于27日深夜烧毁物资住房,沿西山小径翻山越岭狼狈逃窜。
   正面主攻西线的边防军部队,于28日拂晓由扎西岗赶到拉多、巴里加斯时,发现印军逃走,即收集遗弃物资,打扫战场,撤出战斗。巴里加斯地区印军据点7个全被收复,1900平方公里被占领土重新回归中国。30日部队回撤至日土宗、甲岗、狮泉河一带休整待命。
   西线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从10月20日开始至29日结束,历时10天,歼灭印军第一一四旅4个营的各一部,计296人,其中击毙136人,俘虏160人,拔除据点37个,缴获各种火炮26门、枪292支(挺)、弹药及军用生活物资一部。中国边防部队伤93人,亡37人,耗各种炮弹2807发,子弹147414发及其他物资等。
   中国边防部队在第一阶段反击作战中,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此次对印度反动派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务求初战必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的指示和作战方针,运用毛泽东主席“后发制人”的战略思想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根据战争的特点,正确选择作战目标和突击方向,进行周密的战役组织和部署,采取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侧后攻击,攻坚拔点,近战、夜战等打歼灭战的有效战法,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心协力,英勇战斗。取得了初战的重大胜利。在中印边境东段,西藏边防部队全歼入侵印军第七旅,并歼灭炮兵第四旅、阿萨姆步兵第五营各一部,越过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进占达旺,逼近瓦弄。在中印边境西段,新疆边防部队,拔除了印军37个侵略据点,歼其一部,收复了大部分领土。此战,沉重地打击了印度反动派的侵略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家的政治、外交斗争,并为尔后的军事行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4.4.2010 21:2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22:57:29 | 只看该作者
慢慢看。
有容乃大 发表于 4.4.2010 22:29



   还有呢,呵呵!马上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23:10:30 | 只看该作者
印军发动新的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再次反击

印度拒绝中国的和平建议扩大武装冲突,中国政府作出再次反击入侵印军的决定


一、尼赫鲁政府拒绝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在印军挑起大规模边境武装冲突,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并取得节节胜利之际,中国政府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三项建议,声明指出:
   “最近,中印边境上发生了严重的武装冲突,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十分不幸的。中印两国人民从来是友好的,今后也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印两国竟由于边界问题而兵戎相见,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所不愿意看到的。”
   “目前,剧烈的战斗正在进行。这种严重局势的发生,使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感到痛心,也引起了亚非国家和人民的不安。中国和印度之间究竟有什么问题不能和平解决呢?中国和印度究竟有什么理由发生流血冲突呢?中国不要印度一寸领土。中印边界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设想用武力来解决。中国和印度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对于亚洲和世界和平负有重大的责任。两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者和万隆会议的参加国。中印两国的关系纵然目前十分紧张,也没有理由抛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精神。中国政府认为,中印两国政府都应该以中印十一亿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共同利益为重,以亚洲和平和亚非团结的利益为重,竭尽一切可能,寻求停止边境冲突、重开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途径。
   现在,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一贯立场,郑重地提出以下三项建议:
   (一)双方确认中印边界问题必须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和平解决前,中国政府希望印度政府同意,双方尊重在整个中印边界上存在于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双方武装部队从这条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脱离接触。
   (二)在印度政府同意前项建议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愿意通过双方协商,把边界东段的中国边防部队撤回到实际控制线以北;同时,在边界的中段和西段,中印双方保证不越过实际控制线,即传统习惯线。
   有关双方武装部队脱离接触和停止武装冲突事宜,由中印两国政府指派官员谈判。
   (三)中国政府认为,为了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友好解决,中印两国总理应该再一次举行会谈。在双方认为适当的时候,中国政府欢迎印度总理前来北京;如果印度政府有所不便,中国总理愿意前往德里,进行会谈”。 [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九集,第109-111页。 ]
   声明最后呼吁印度政府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三项建议作出积极响应,呼吁亚非各国政府作出努力,推动三项建议的实现;并呼吁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为促进中印友好、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日,周恩来总理致函印度政府总理尼赫鲁,希望印度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三项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建议作出积极反应。
   中国政府发表三项建议的同时,中央军委严令中国边防部队:在东线打下达旺、东新桥、瓦弄(瓦弄只是逼近未打)等地后,暂时不打;在西线,力争肃清巴里加斯以北印军设在我境内的据点,境外印军如不向我挑衅,坚决不打,更不准越出国境线。总参谋部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在攻占达旺后,暂不过达旺河,在达旺河以北地区集结,休整待命。
   印度政府在中国政府发表三项建议声明的当天发表了一项声明,说“如果中国人自称的要和平解决分歧的说法的确是真诚的,那么他们至少退到他们于1962年9月8日以前在边界全线所处的地位上去,然后印度政府准备在双方同意的任何一级上举行会谈和讨论”。还说,“印度始终准备通过会谈和讨论来解决分歧,但只能是在体面、尊严和自尊的基础上,而不是在任何国家——不管它可能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威胁之下这样做”。“中国人提出的,从他们所谓‘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的建议,是没有任何意思或意义的”。并且攻击这个建议是“一种骗局”。10月27日,尼赫鲁总理复信周思来总理,认为“逆转印中关系恶化趋向的明白而直接了当的方法”,就是“诙复1962年9月8日前存在于中印边界全线的局面” [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九集,第117页。 ] ,坚持要中国从自己大片领土撤出后方能举行会谈。
   11月4日,周恩来总理针对印度政府10月24日的声明和尼赫鲁总理10月27日的信,再次致函尼赫鲁总理,就中国政府提出的三项建议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关于中印双方武装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脱离接触的建议,是中国政府早在1959年就提出来的,更具体他说,是我在1959年11月7日给你的信中提出的。中国政府现在是重申这一建议。建议中所说的实际控制线基本上仍然是1959年11月7日当时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具体他说,它在东段大体上同所谓麦克马洪线一致;在西段和中段,大体上同中国一贯指出的传统习惯线一致。中国政府所以着重地重新提出这一建议,是因为根据三年来的痛苦经验,深深地体会到,在有争执的边境地方,如果不使双方的武装部队脱离接触,就很难避免冲突。中国政府的这项建议以1959年的实际控制线为基础,而不是以目前双方武装部队的实际接触为基础,这就充分说明,中国方面没有因为最近在自卫反击中所取得的进展,而把任何片面要求强加于印度方面。按照中国政府的这项建议,双方承担的义务是对等的。而且,阁下一定知道,这项建议具体执行起来,中国武装部队在东段从现在驻地后撤的距离,会远远超过二十公里。印度政府在10月24日的声明中,把中国政府这项公正的建议说成是骗局,说成是为了愚弄人。这使得中国政府感到十分遗憾。阁下显然知道,实现中国政府的这项建议,并不等于边界问题的解决,因此,丝毫不妨碍双方保留各自对边界的主张。不管我们双方对中印边界问题有着怎样不同的观点,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存在很久了。但是,这并没有能够阻止我们两国在1959年以前友好相处,为什么到了1959年以后就不能友好相处了呢?当然,我们都希望边界问题能够尽快地友好解决,但是,为什么在边界问题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我们两国就一定要兵戎相见呢?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双方武装部队从全边界的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脱离接触的建议,正是为了创造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气氛;即使边界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也可以保证在边境上不发生冲突。
   印度政府在它的声明中说,印度‘只能在体面、尊严和自尊的基础上’进行会谈,我认为,中国政府的三项建议正是提供了这样的基础。如果印度政府同意中国政府的建议,中印双方就可以迅速指派官员,就有关双方武装部队脱离接触和停止武装冲突事宜进行谈判。在这一谈判取得结果并且讨论实施的时候,两国总理就可以举行会谈,进一步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友好解决”。
   周恩来总理在信中,还对尼赫鲁关于“恢复1962年9月8日前存在于中印边界全线的局面”的观点,给予了驳斥,指出这是同扭转目前的局势和恢复中印友好关系的目的背道而驰的。他说:“我不愿意恢复旧的争论。但是,既然谈到所谓1962年9月8日以前的中印边界状况,我就不能不指出,这种状况是不公正的,它孕育着边境冲突,它是不应该恢复的。对东段而言,我相信,印度政府一定掌握1914年关于所谓麦克马洪线的原图。根据这张图,所谓麦克马洪线的西端起点。分明是在北纬27度44.6分。可是,印度政府硬说是在北纬27度48分,并且以此为理由,不仅拒不撤走在线北克节朗河地区的印度军队,而且积极部署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要把守卫着这个地区的中国边防部队‘清除掉’。这就是9月8日以前中印边界东段的状况,中国政府怎么能够同意恢复这样的状况呢?就西段而言,阿克赛钦地区从来就在中国管辖之下。早在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通过这里从新疆进入西藏阿里的。从1956年至1957年,中国政府又通过这里修筑了工程浩大的新藏公路。可是,印度政府硬说,只是到了1957年中国方面才到了这个地区,并且以此为借口,从1961年起,使用武力片面改变西段边界状况,侵占了1959年实际控制线以东的大片中国领土,建立了四十多个军事据点。这就是9月8日以前中印边界西段的状况,中国政府怎么能够同意恢复这样的状况呢?”并且指出:“三项建议对双方来说,是对等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平等的而不是屈服的,是互让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是互相尊重的而不是欺凌一方的,是友好协商的而不是武断专横的。但是,印度政府却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只适宜于强迫战败者接受的屈辱条件。总理阁下,我们两个国家都是主权国家,任何一方都不能把自己的片面要求强加于另一方。印度有自尊,中国也有自尊,正是从维护中印双方的这种自尊出发,中国政府才提出了10月24日的三项建议。我诚挚地呼吁阁下再一次考虑这三项建议,并且作出积极的响应” [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九集,第114-116页。 ] 。
   中国政府三项建议和周恩来总理给尼赫鲁总理的信,又一次表明了中国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三项建议是中国政府给予印度政府的一个回旋余地,希望尼赫鲁政府能够从中国边防部队的自卫反击行动中明白:中国的克制忍让是有限度的,靠诉诸武力解决边界争端是徒劳的,接受中国和谈建议、通过谈判公平合理地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才是印度政府应持的态度。
   11月8日,尼赫鲁在印度下院发表讲话时说:“印度仍然坚持双方撤到9月8日(1962年)以前的位置然后才举行会谈的建议”。9日尼赫鲁又在联邦院发表了同样拒绝和平谈判的讲话。14日,尼赫鲁总理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再次拒绝了中国政府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而提出的三项建议。
   中国的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欢迎和赞扬,国际舆论积极支持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普遍反映“中国的建议是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重要步骤”、“事实证明是印度武装侵占中国领土而不是中国侵入印度”。10月25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指出“声名狼藉的‘麦克马洪线’是强加给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的,这条线从未被中国承认过。”“中国政府十月二十四日声明中提出的三项建议是建设性的,是中印双方开始谈判和和平解决争端的可靠的基础。” [ 注:《苏共领导联印反华的真相》,《人民日报》1963年11月2日。 ] 就连西方的报刊和通讯社也承认:是印度拒绝和平谈判,挑起了中印武装冲突。印度驻中东的一名记者报道说,“即使在入侵一周以后,还没有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和政府、党派、报纸以及知名人士表示过同情印度” [ 注: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604页。 ] 。一些亚非国家的元首、政府官员和社会舆论普遍呼吁,中印双方应通过谈判解决中印边境争端。有些国家还自愿出来调停。然而,对于这些善意的关切,尼赫鲁却抱怨说:“人们劝我们要学好,不要打,好象我们喜欢战争的样子……”,还说:“这些所谓的不结盟国家是糊里糊涂的,也有点怕中国,所以如果(因为)它们不直接了当地站出来替我们辩护,支持我们的立场,我们就跟他们生气,那是无济于事的” [ 注: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605页。 ] 。失道寡助,尼赫鲁政府不放弃它的侵略立场,在反华的道路上愈走愈远,陷入了越来越孤立的困境。正如英国《每日电讯报》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真正使德里感到伤心的是,它发现中立主义集团的其它国家全都抛弃了印度”。《伯明翰邮报》也说:尼赫鲁所奉行的对华政策,使得他“威信扫地”,“他不得不在一种危险地孤立的情况下,挑起这副担子”。的确,尼赫鲁在晚年的政治生涯中,不得不在孤寂中自酌自饮自己酿造的苦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4.4.2010 23:10:51 | 只看该作者
二、尼赫鲁政府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印军发动新的进攻
   尼赫鲁政府一面拒绝中国政府的和平建议,一面加紧新的进攻准备。
   印度政府大肆迫害华侨,掀起反华恶浪。自印军在中印边境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以来,印度政府就有计划地在全国大肆迫害华侨。10月31日,印度总统颁布了针对华侨的1962年外国人法(实施和补充)条例,为印度政府肆意迫害华侨制造根据。印度当局对所有华侨(包括印籍华裔)进行了全面的监视和管制,剥夺了华侨的正常活动自由,任意对华侨进行罚款、传讯、拘押、监禁、殴打,强迫华侨离境,甚至胁迫华侨进行反祖国的活动。不少地方的华侨接二连三地遭受暴徒的毒打,华侨商店被任意捣毁,或抢劫一空。印度政府不顾起码的国际关系准则,非法歧视和无理限制中国驻印使馆人员,采取监视、跟踪、盘查等行动,侵犯中国使馆工作人员的人身自由;强行封闭和接管中国银行加尔各答分行和孟买经理处;纵容一批又一批的歹徒到中国使馆门前捣乱闹事,甚至焚毁中国领导人的模拟像等,不择手段地破坏两国关系。
   印度政府在反华排华的同时,加紧进行战争动员。10月22日,尼赫鲁对印度全国进行广播演说,叫嚣:“冲突可能要延续一个时期,必须在精神上和其他方面作好准备”,要“勒紧腰带”,“牺牲一切”,“我们一天赢不了,我们就将继续斗争下去”,“我们必须利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力量,要不折下扣地充分付出代价,任何代价都不为过大”。25日,尼赫鲁在印度各邦宣传部长会议上说:必须把印度的人力和全部生产能力投入这种“战争努力”,除此以外别无任何其他选择。“不可避免的形势已迫使我们面对我们为战事而需要作出的努力”。在谈到印度的五年计划时,他说:计划是从长远着想对付中国侵略的一个方面,“我们不得不为大规模军事冲突作好战争准备,这就是计划”。他接着说,“增加我们的工业、电力和农业等等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军事方面的努力的一部分”。“国家和整个工业机构必须发展,以便供应和支持为战争而作的努力”。他要求“在一切方面——军事、工业、农业及其他方面——加紧生产,以加强国家应付危机的力量”的同时,还要求有效地利用一切宣传工具为“战争的努力”作出贡献 [ 注:1962年10月27日《解放军报》新华社26日讯。据印度新闻处自新德里报道尼赫鲁10月25日在印度各邦宣传部长会上的讲话。 ] 。
   印度政府把国家转入战争轨道。10月26日,印度总统达拉克里希南颁布了印度全国处于“紧急状态”的公告。11月2日,尼赫鲁向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说:“印度政府准备同中国打下去,需要打多久就打多久。”11月4日,尼赫鲁在新德里国家开发委员会会议的开幕式上宣布,印度将成立由内阁紧急委员会、三军参谋长、一些退休将领和一些邦的首席部长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国防会议”,“指导”对中国的作战。
   印度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加大军费开支。印度政府追加军事预算经费10.04亿卢比,其中9亿多卢比将用作陆、空军的开支。在“牺牲一切”的口号下,印度政府利用战争大量搜刮印度人民,发行“国防公债”,筹集50亿到100亿卢比的款项,还宣布发行“黄金公债”、“国防存款券”等。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那·巴·哈范,29日在孟买公布了一项五点计划,内容包括:募集“国防基金”的第一批捐款1亿卢比,要工人把每月一个额外的工作日的工资和雇主每月一个额外工作日的利润交给政府。10月31日新成立的“新德里公民委员会”将向新德里议会选区中的每一户募集5件军衣和1件金首饰。
   印度政府为了大力增加军火生产,作了彻底调整军人生产的决定。决定宣称:将“所有的力量用于生产第一流的现代化武器”。国防部下令,工厂实行24小时工作,12小时换班一次。尼赫鲁11月12日宣称:现在印度的军需工厂正在“日以继夜地工作”,“在过去三个星期里,印度的军事装备的产量增加了三倍以上” [ 注:《尼赫鲁为大规模进攻我国加紧动员》,《解放军报》1962年11月13日。 ] 。
   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印度加紧招募新兵和扩充武装部队。11月12日尼赫鲁宣称:“印度的军队已经大大扩大”。他说,“青年们必须为征兵作好准备,在必要时将实行普通军训”。他要求青年学生“大批地参加国民军训练,准备应付任何万一”。印度当局把全国所有大专院校的学生编入“全国学生军训队高级班”实行强迫军训,各邦政府扩充“国民军”、“国防义勇军”,边界地区所有身体合格的人也将受强迫的步枪训练,并组成“第二道防线”、“各邦政府已经奉命在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比哈尔邦、旁遮普邦、喜马偕尔邦、查漠和克什米尔的边境地区大力执行“民防计划”。《印度快报》11月5日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在进行各种战备活动,已拟定计划,招募一支拥有5.6万名男女队员的“民防部队”。据《印度时报》报道,阿萨姆邦将招募一支10万人的国民军。尼赫鲁11月15日在人民院发表讲话说,完全同意从那加地区,从所有边境地区招募新兵的计划,目前全国士官团42万人,全国士官团步枪队正在扩充,以便把差不多每个大学生都包括在内。此外,还有“国防义务军”,这支军队也正在迅速地扩充,还有“人民援助军”和“国民军”之类的组织,“如果所有这些加在一起,那么这个数字就很庞大了”。印度的全部议员从11月17日开始进行步枪训练。印度国防部下令,所有在65岁以下的退休陆军军官,一律重服现役。
   自11月8日起,在印度国会复会期间,印度政府高级官员及各派议员们的反华和战争叫喊甚嚣尘上,政府部长们在会上宣布了对中国作战的各种措施。联邦院和人民院分别于11月13日和14日,相继通过了印度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和“决心把中国侵略者从印度土地上赶出去”的两项反华议案。印共丹吉集团也于11月1日通过决议支持尼赫鲁政府反华,鼓吹“保卫祖国,抵御中国侵略”。
   尼赫鲁政府对内加紧控制,大肆镇压人民。据路透社报道,印度政府已宣布,在所谓紧急状态期间,停止执行宪法中关于“保证所有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保障言论、结社、行动和居住自由、在某些情况下保护人们不受逮捕和拘留”的条款,制定了156项条例来具体执行印度总统颁布的“保卫印度法”。这些条例使印度中央政府和联邦政府拥有“全权来对付由于紧急状态而产生的任何情况”。印度11月3日通过一项法令,授权政府机关逮捕或拘留被认为是危害印度国防、民防、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利益,破坏公共秩序、印度同外国的关系,破坏任何地区的和平及有碍军事行动的任何人。不久,印度政府就下令在全国进行大搜捕,将大批不赞成反华和不支持战争的公民关迸监狱。其中有印度共产党员、联邦院议员、邦立法议会议员,及报纸主编、乡村居民等。
   与此同时,尼赫鲁政府为扩大对华战争,加紧向西方国家乞求军事援助,公开倒向西方,脱下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衣。
   10月25日,尼赫鲁在印度国大党议会党团执行委员会和外交常务委员会的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印度的“不结盟政策”并不妨碍它从任何国家购买武器。他公开向西方世界呼吁军事援助,并且派出以他女儿英迪拉·甘地夫人和妹妹潘特夫人为首的若干代表团,四处奔走,相继去美国等西方国家,乞讨军事援助。印度议员毫不掩饰地叫嚷:印度应当向西方指出,印度“正为民主制度打一场世界大战”,只要西方“给我们家伙,我们就能完成任务”。据美联社自新德里10月28日报道,尼赫鲁“现在正全力以赴地争取美国的帮助”。
   美国为了推行其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政策,并借机控制印度,以弥补对华战略包围的“缺口”,迫不及待地希望印度发动对华战争。尼赫鲁政府寻求军事援助,美国立即给予全面满足。10月29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写信给尼赫鲁表示“充分同情和支持”。在肯尼迪授意下,美国驻印度大使加尔布雷恩,于10月27日发表声明,把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说成是印度的“北方边界”和公认的“国际边界”。10月29日,加尔布雷恩又和尼赫鲁讨论了美国对印度防务的援助问题,并保证美国准备尽可能帮助印度。印度政府随即提交了其所需军事援助的清单,五角大楼使用了新式计算机登记物资的办法,在五天之后,即把第一批供应品装上喷气式运输机从西德起飞,运往印度 [ 注: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627页。 ] 。10月29日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美国快船公司已通知其在印代理机构,保证它的货船、油船输送战略供应物资给印度,以支持印度对中国的进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10月31日宣布,美国将从本周起向印度空运步兵武器、弹药以及通讯设备等。另一位发言人11月4日说,“在如何充分满足印度防务需要方面”,美国一直同英国和加拿大政府保持着联系。国务院新闻发布官里普11月5日宣称:从11月3日以来,美国运载军火的飞机是以每隔3小时1架次的速度在加尔各答着陆的,他还承认在提供武器方面,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之间曾举行过“非正式会谈”。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美国从本土和西德、土耳其、泰国等军事基地几路并进加紧空运,第一批飞机已于11月3日到达加尔各答,并且立即转运至接近中印边境前线的空军基地去,从泰国基地起运的武器已在10月30日运抵提斯浦尔。美国新闻处1l月7日自华盛顿发出的一条消息说,美国已经(给印度)运送了价值约500万美元的轻型武器和装备。事实上,印度和美国已在暗地里结成了军事上的联盟。到11月20日深夜,尼赫鲁私下紧急呼吁美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干预,要求美国派遣轰炸机15个中队直接参加战斗。根据印度的请求,美国从驻太平洋舰队派出1艘航空母舰,驶向印度洋海面,并派遣了1个美制C-130运输机中队飞抵印度 [ 注: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686页。 ] 。
   英国也不甘落后。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英国“赠送”给印度的第一批军火即步枪、弹药,已经分两批于11月5日前空运到新德里。
   加拿大总理芬贝克11月5日宣布,加拿大将把6架皇家空军的“达科他”式运输机提供给印度,并将于6日起飞去印度。加拿大国防部发言人5日宣布,加拿大提供给印度的有:大炮、火箭炮、弹药、无线电器材及“水獭”式和“美洲驯鹿”式运输机等。
   尼赫鲁政府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军事援助下,决意要与中国再作军事较量。他们一面从全国调兵遣将,向中印边境急剧增派军队,一面日夜不停地向边境一线赶运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印度总统、国防部长和内务部长,都飞抵前线视察和督导印军部署调整。至11月上旬,印军的部署调整大体就绪。11月14日、15日,新任印度国防部长恰范,先后在浦那、新德里声称:决心同中国战斗到底,直到最后获得胜利。
   从10月29日开始,驻中印边境西段印度境内楚舒勒、丁如泽地区的印军,向中国边防部队炮击,至11月3日止共打炮170余发。
   10月30日至11月5日,盘踞达旺以南的印军,以重炮向中国边防部队炮击,共发射600余发;11月5日20时许,印军飞机1架,侵入中国西藏东部纵深地区的昌都、江达一带进行侦察挑衅。11月6日12时许,盘踞瓦弄地区的印军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进攻被击退。同日,印军飞机1架窜入西藏米林县上空,沿雅鲁藏布江进行侦察活动。
   11月6日,中国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最强烈的抗议,指出印军炮击是准备发动新进攻的前奏,如果印方继续玩火扩大冲突,中国边防部队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自卫还击。
   7日12时30分至45分,印军喷气式战斗机3架次,侵入沙马上空,盘旋侦察。7日和8日,瓦弄地区的印军连续用重炮,向中国边防部队轰击,共发射170余发。自11月14日起,瓦弄地区的印军在炮火支援下,向中国边防部队连续发动猛烈进攻,尼赫鲁重新挑起了战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2.2024 20:4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