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2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从德美冲突谈起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0.2.2003 19:13:30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从德美冲突谈起 <br> <br>送交者:史明 <br> <br><br>德国外长菲舍尔在刚刚结束的慕尼黑西方安全会议上,以前所未有的明确言辞,批评了美国坚持对伊拉克动武的计划,并首次明确声明:欧洲不能就此屈服于美国动武的逻辑。 <br><br><br>德国的反战人士走上街头抗议 <br><br>几乎与此同时,德国报界披露出相当详细的一份德国法国共同拟定的和平计划,准备动议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对伊拉克派遣人数众多的维和部队,实际实行托管,借以避免现在一触即发的战争。 <br><br>似乎是和这一切相呼应,在欧洲地位卑微的比利时政府,公开叫板,称布鲁赛尔将动用否决权,否决北约集体防御紧急情况的出现。而没有这样由北约国家一致通过的决议,德法两国就有充足理由可以拒绝向北约成员国的土尔其提供防御伊拉克发动导弹袭击的&quot;爱国者导弹&quot;,而这正好是土尔其这个与伊拉克拥有共同边界、同时又是对伊拉克动武诸国中的穆斯林大国参与战争的诸多前提当中的一条。 <br><br>原因复杂 <br><br>来自传统上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中欧腹地的这些反战声音,到底背景如何,前景如何,令人颇费踌躇和猜疑。即便我们援引法国自从戴高乐时代就继承下来的独立于美国之外的外交传统,也仅仅能皮毛地解释如此复杂的外交乱麻当中的丝丝屡屡,无法从中得出自圆其说的章法来。 <br><br>其中尤其是一向对美国感激不尽的德国,何以在美国政府战争准备即将就绪之际,忽然加紧挫败动武的努力,更是令老于分析国际事物的专家们费解。难道德国还有什么独立于整个西方阵营之外的利益吗?难道柏林真有此胆量,坚持以外长菲舍尔这个主张和平主义素有传统的绿党领袖为代表的整合外交,而不惜和有功有恩于德国的美国翻脸相向吗? <br><br>解释德国外交政策的动向,自然不能离开德国在欧洲的地位。事实上,自从科索沃战争以来,经济上政治上日益强大融合的欧洲,就越来越凸现出自己在军事上毫无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资格。美国一家的军备预算,等于其它所有北约成员国的军事预算总和的两到四倍。在鼓吹&quot;历史已经结束&quot;、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的前几年,以德法两国为轴心的欧盟还可以利用和平手段,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但911后,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所占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欧盟在形态上日益扩大其影响的背后,面临着在国际政治上不断被美国所谓&quot;单边主义&quot;边缘化的危险。 <br><br>这种危险早在阿富汗战争中就已充分体现出来。虽然,那时的德国总理施罗德信誓旦旦声称要毫无保留地支持美国,要人给人,要枪给枪,但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德国国防军除个别高新技术还可以崭露头角外,其余是要人,兵员不足,支持国际反恐活动,出动1万兵力,分散在广袤的世界各地,不蒂杯水车薪;要钱,德国更是阮囊羞涩,联邦预算项下,更新军事设备的大笔投资都入不敷出,遑论要求招之即来、来之能付的国际军事开支呢?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英国不断敦促德国法国以及北约其它国家大幅度提高军事预算,但每次都不了了之。 <br><br>&quot;泥足巨人&quot; <br><br>这样的&quot;泥足巨人&quot;形象,自然不能维持德国法国作为欧盟乃至北约欧洲部分不可或缺的轴心地位,而德法在911后,美国经济衰退的阴影下,经济强势不再,更加使得两国联手成为必须。问题在于:没有911,德法联手还只是在经济与欧盟对外和平关系上,而有了911,德法要想令人心服,统领欧盟,就不是巴黎柏林两家确立未来欧盟领导框架必须是&quot;两驾马车&quot;──即所谓欧盟委员会必须实行双重领导这样的人事小动作──所能毕其功的。外交,特别是日益和西方军事行动相配合的外交政策上,德法不能不提出带有鲜明欧洲色彩的策论,以为号召,来保持与巩固两国惨淡经营了数十年的领导地位。 <br><br>正是在这个领导地位问题上,美国自从阿富汗战争以来的所作所为,都给德法带来的不期然的影响。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从阿富汗战争一开始,就明确警告欧洲盟友:美国将不会根据盟友是谁,来决定战争;而会依照战争的需要,决定谁是盟友。换言之,除了传统紧跟华盛顿的伦敦外,美国原本就没有把军事力量严重不足的西欧传统地缘大国德国法国看在眼里。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成功,再度加强了美国鹰派实力外交的这种趋向。之后,不论是对欧洲腹地至关重要的中东,还是海湾地区,以德法为主要代表的欧盟都只能扮演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quot;二级跟班&quot;(一级是英国)。 <br><br>这样的国际外交格局不断演成,不仅在心理上动摇了德国法国的信心,尤其从现实政治的角度,加深了柏林与巴黎的忧虑:此次出面坚决支持美国动武的欧洲国家除了经济实力本来就难以称雄的西班牙、意大利外加最近才向右转的丹麦之外,主要是一向以德国、法国资本马首是瞻的东欧国家。在美国的推动下,波兰、匈牙利乃至斯洛伐克,都不断摆脱传统德法的影响,频频向美国招手。有消息说:波兰甚至准备取代德国,成为美国在欧洲最重要的屯兵之地和后勤补给中心。这些来自欧洲周边近邻的动作,更加使得德国法国外交不能不设法起码减缓美国一家坐大对欧洲的分化过程。 <br><br>国内因素 <br><br>具体到德国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上,自然也还有其国内政治的原因。不过这个原因与其说是由于作为社会党人的总理施罗德和作为和平主义的外长菲舍尔是否坚持反战立场,莫如说是德国国内政治大气候使然。 <br><br><br>菲舍尔反战有助绿党民望上升 <br><br>本来远远落后于反对党的德国左翼联盟政府在去年大选当中,只要一打出坚决反战的旗号,即刻就能够转败为胜;本来在经济衰退阴影下苦苦挣扎的德国绿党,只要外长菲舍尔一番主张维护和平的讲演之后,民调就可以从一位上升到两位数,这些都再明白不过地说明了德国的人心所向。 <br><br>就是本来心里同情乃至要坚决跟定华盛顿的在野党,迄今也没有人敢于出来公开赞成布什所说&quot;萨达姆的游戏已结束&quot;(The game is over),而只能委婉地表示:&quot;战争是最后的不得已的手段。&quot;德国国内的民调是任何想在德国如今人心惶惶的政坛上指点江山的政党都不能忽视的。 <br><br>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鹰派人物一而再、再而三地激烈抨击德国人心目中威望很高的政界人物,从反面加深了德国人对美国布什政府霸道作风的反感,因此也更加提高了德国政界人物凭籍反战态度巩固自身地位的筹码和份量。 <br><br>最后,德国法国提出的最新建议,不论最终细节如何,都从本质上和美国的立场相去不远。布什政府要求的是彻底解除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武装;德法的建议就以这个为最终联合国行动的目标;华盛顿既然要求不能坐失良机,让萨达姆有充分时间获得更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巴黎和柏林就以此为号召,不但要求把联合国核查人员的数目提高两倍,而且以数千名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作为武装后盾,以保证素来被称为没牙老虎的联合国在伊拉克享有充分权威;布什政府对萨达姆恨之入骨,据传也并非没有要报一箭之仇的想法,现在德法方案一旦实行,必然会造成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前所未有的国际政治的戏剧性效果。 <br><br>德国外交建议中,甚至包括了柏林将勉为其难、出动目前数目尚不清楚的联邦国防军直接参与解除伊拉克武装的行动,这不啻向全世界作出承诺:德国虽然不参加美国主张的战争行动,但并非出于一己之私,拒绝任何旨在抑制全球恐怖的行动。这样的外交设计,虽然说不上是无懈可击,但其间的苦心孤诣以及婉转应和美国最本质政治要求的意愿,是昭昭在人耳目的。面对这样的建议,就算是美国鹰派人物拉姆斯菲尔德,除了讲一句&quot;法德就此计划并未提前通报美国之外&quot;,也几乎是无言以对。最终的效果是:德法摆足了反战的姿态,但在实质问题上,却悄然回归了美国总体反恐的设计。 <br> <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7.11.2024 11:1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