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汉诺威学生会 于 17.10.2011 18:46 编辑 & E1 l4 I9 t2 B5 k$ K
$ I6 ?8 s. z( P- w5 Z8 t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汉诺威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VCWSH)共同发起组织的 “校友讲述——生活,学习和工作在德国” 活动在国际著名的博览会之城汉诺威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活动吸引到了来自下萨克森州、不莱梅及汉堡等周边地区的百余名中国留学生和德国学生的积极参与。" s: C) T3 ?' d9 Q. A _
4 l$ A& \% P& k! O2 \: m
![]()
2 @, H& {$ g K0 K5 \9 e, O+ I* G7 h7 J$ D- _- s2 H- i
“我该如何度过留德生涯?” 、“找实习怎么这么难呢?” 、“面试时应注意哪些技巧?” 、“毕业后选择读博还是找工作?” 、“是留德工作还是回国工作?” 、“什么样的公司是求职首选?”、“如何在德国创业?”…… 本次活动针对广大留德学子想知道的问题邀请到15名来自德国汉诺威、不伦瑞克、马格德堡、斯图加特、亚琛和莱比锡以及中国北京等地优秀校友代表回到汉诺威,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在德国“生活、学业、实习、毕业、求职、工作、研究、创业”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嘉宾包含了不同年龄段(从50后到80后),不同专业(理工文医艺),不同背景(科研,工作,创业)。活动中留德校友敞开心扉,讲述各自在德国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历与心得。他们中有的早已工作多年,在所属领域卓有建树,有的是各自专业表现突出的在读博士生,有在德国企业工作的,也有在中国中德合资企业工作的职场达人。活动通过不同层面的讨论,让同学们更好的在了解嘉宾们自己的选择,借鉴他们在关键时候是怎样选择的同时,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反响很好,讨论热烈。 同时此次活动也为所有在汉诺威求学的中国学子及各界人士创造一个沟通的平台,在相互认识和熟悉的基础上交流心得,分享留德的经历。
+ D( w" {# x' e9 l9 f7 T4 p% u! I' {
本次汉诺威校友讲述活动的最大特色是不仅有专题讨论访谈,还有专题报告。本次活动开始于上午10点,虽然活动当天阴雨连绵,交通不便,但是广大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同学都提前到达会场,有序排队入场。本次校友讲述活动在主办方汉诺威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孔繁捷先生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中拉开序幕。接着他围绕“务实的为广大学生服务,从细微处做起,急他人之所需“;“加强与社会各界,各兄弟协会的交流,促进沟通与合作“;“团结广大华人,在本地区弘扬中国文化,做好民间大使“三个方面介绍和回顾了近年来学联会的发展和工作。
# D. Y7 P" O* M) l! ~) w& W k8 \: K5 a. r3 l* N/ }- D
( i- x9 t1 ~9 F$ k* N5 A/ T/ X! y
. [6 p8 H9 x( V* V2 j% \+ g紧接着DAAD中国、蒙古项目专员赵潇先生代表本次活动的另一个主办方DAAD感谢到场嘉宾和大家的到来,并重点介绍了DAAD的“留德校友网络”系列活动。通过不同网络累积人脉资源成为参会者的共识。作为DAAD“留德校友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历经波恩、莱比锡、柏林、科隆、纽伦堡、特里尔、拜伊罗特、德雷斯顿、汉诺威九站校友讲述活动后,DAAD留德校友网络正在逐步扩大影响。从2006年DAAD正式开通留德校友数据库,迄今已有8000名注册用户;在该网络注册登陆 后,可以检索自己的学长或同学信息,并能参加各项交流与聚会活动。据悉,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代表德国229所高校的125个大学生团体。
4 G5 { q: A( v8 @, T6 U6 w
8 w4 R( g1 j |+ D![]()
- k4 P5 y$ q0 E( U1 b' M. j- m: a! o$ o% e
在主办方欢迎和介绍之后,进入到了本次活动的专题报告部分,首先来自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半导体研究所魏建东博士做了关于“德国作为研究基地之我见”的报告,魏博士从自己的求学经历,研究经历和合作经历说起,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在德国研究的优点以及如何在德国更好的做研究,并提出了自己对中德研究合作互补性的看法,最后他又热情的邀请在座的嘉宾和同学加入他所在的中德汽车工业技术协会。) S6 ]$ g! N; c; Y w! R. V4 X
& G, }# b6 {, R
. r2 H7 @2 R( |1 ]3 r
, i g5 F9 l! G% K5 t第二个出场的报告人是德国中国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理事李世远先生,他代表团联会,介绍了今年举办的系列人才日活动:科隆中国人才日,北汽人才日和北威州中资企业人才日。接着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分别针对德企,国企和中资企业提出了不同背景的企业各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介绍了这三类招聘会的特色,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j t3 ~0 U8 h1 u s* J3 K. |
7 y& V2 O+ f* { a& S
![]()
8 C$ K) N% d" @6 z( [3 j9 I/ ~0 n: E/ R( I
最后一个出场的报告人是莱比锡学联会主席,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段炜先生,他报告的题目是“法治德国-中国学生学者常见法律问题之我见”,他用严谨的法律知识和生动的事例从消费者保护和居留法相关问题这两个方面为现场的嘉宾和学子普及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并现场回答了大家的问题。2 v! o" n0 w* C1 h. @! C% E
0 u. f ^) r% @* Y; e( {, `* N* {
! V/ j5 y) O5 N" i3 r- a6 [
: X6 N q0 u6 m0 p
经过一上午的主题报告,嘉宾和广大学子们对汉诺威中国学联会的工作,DAAD的DACH项目,如何在德更好的从事科学研究,如何使自己成为企业青睐的人才以及在德国基本法律自我保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上午的活动结束后,主办方为大家提供了丰盛的午餐,通过午休时间,嘉宾和同学们不仅得到了休息,更增进了大家的互相了解,为下午的专题讨论打下了很好的铺垫和基础。
6 c) Q& q% A8 x/ } i3 @
1 ~3 ?3 A9 `; p: D. S W![]()
1 t: _' q5 a3 V3 r; G
' y9 C5 i6 @. x9 j在经过中午的休息和自由交流之后,专题讨论的环节又把本次的校友讲述活动带向了新的高潮。
l' g/ w9 [, S7 ^6 } M- A第一个主题是“学习,科研在德国”,首先出场的是六位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的各行中青年专家,(按照出场顺序)他们是马格德堡应用科技大学的丁永健教授,汉诺威大学博士生林林女士,汉诺威医科大学妇产科医生郑文博士,汉诺威大学博士生熊健先生,汉诺威大学外办王茵老师和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半导体研究所魏建东博士。他们先各自介绍了下自己的留德经历和格言,并分别阐述了自己读博的原因。随后他们在留德语言问题,中德学习方法比较,奖学金的申请,读书期间如何全面的提高自己,培养独立研究能力,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的区别,在德国读博做研究等方面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 I6 h8 ^8 g% e1 h4 O( Z
. J7 b) N% n j: G6 N & V; F) q& i4 \1 P* c
0 {8 F4 c$ E, m
$ _; V' n+ O1 E2 q! Q![]()
" ?' B- {' f; d8 M/ @( ^
; a3 O. Z! h$ q$ _6 T与会的同学们也积极的举手要求发言,向嘉宾们提出自己的疑惑。
~3 v) n. t! [- a" ]; s7 v* h1 Q* H1 j0 c
1 S- {0 e' p x; `0 t7 W _- C$ k
* J4 ~- C7 w! ]3 w' @
考虑到每个主题讨论环节时间的有限,主办方又专程在“学习,科研在德国”这个环节结束后安排了茶休时间,以便让与会同学针对以上专题和嘉宾更好的交流。
* y& X+ L1 |$ D& y7 B" V
6 S& v( M6 G) z p7 u& k U: e+ ?; T0 J
& o4 c. {/ `( Y. X0 G在茶休的交流之后便进入到“实习,工作在德国”专题讨论环节, 上场的嘉宾阵容强大,他们中有在德国工作多年,所属领域卓有建树朱俊文博士,更多的是活跃在各类国际大企业,德国高校和中德合资企业的80后职场达人,他们分别是来自德国大陆轮胎有限公司的郑菁女士,汉诺威大学助教许宾先生,德国大众商用汽车公司蒙贝尔先生,北京奔驰丁冬先生和瑞士米克朗公司陈昊中先生。围绕不少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提出如何规划人生、自主创业提出的诸多问题,读书期间的打工选择?如何准备面试和简历?找实习/工作是去大公司还是中小公司?如何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何与德国同事共事?毕业了是回国工作还是先在德国工作?如何找实习工作?女留学生求职的优劣势等问题,台上的六位嘉宾各抒己见,侃侃而谈,台上台下不时的互动,现场的气氛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m# ], m! z5 |" Y6 Y0 I
/ h: V) n }' t& ^% n8 Y; ]0 @2 H4 d3 H. F3 I
![]()
b. m; q3 O# A% m: x% {5 [3 q5 T
6 X% e/ R% D6 J ^ , @+ U3 z) L0 t
( @5 z: [! |/ v6 |7 {8 B" y' ~ |! m活动的最后,来自不伦瑞克大学的访问学者王教授也向大家介绍了国内的就业情况,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对国外人才的需求状况,并对本次活动表示衷心的谢意,本次“校友讲述”活动在与会者的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 @* ?5 s `8 H& a8 b. P7 ]3 s2 `7 F
![]()
8 \ G3 ]5 v/ ~. p% f
2 z! e1 Q) O) T: ?) N会后嘉宾给大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在之后的反馈调查中,很多中国留学生,特别是有的从外地赶来参加的同学纷纷表示不虚此行,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校友们的讲述对自己很有启发,会很慎重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定位,并很高兴有机会交接一些新朋友,感谢DAAD和汉诺威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精心筹备和成功组织,希望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8 _; H$ B4 p$ t- |* i; D5 _
6 K5 _0 ?2 q6 u# c# Q![]()
1 g4 l5 N: X6 b' f( j$ Q3 @- p& n- S5 s" F" B*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