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入菩萨行论略释》第五品(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8.9.2013 19:1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恭敬录自《入菩萨行论略释》 寂天菩萨  造颂 如石法师 译颂  索达吉堪布  著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psxlls/main.php

  第五品 护正知

  庚三(饶益有情戒)分三:一、饶益有情;二、以财法而摄受;三、防护他人之不信。
  辛一、饶益有情:


  前理既已明,应勤饶益他,
  慧远具悲者,佛亦开诸遮。

  明白了上述道理后,就应该精勤利他,具有深远智慧的大悲佛陀,为此对菩萨开许了一些身语遮戒,即在对众生有大利益时,如果需要舍弃遮止身口七支不善业等律仪戒,也可以开许。

  壬二、以财法而摄受:

  食当与堕者,无怙住戒者,
  己食唯适量;三衣余尽施。

  平时应当将自己的食物分与饿鬼、旁生等堕落恶趣者、无依无靠的贫穷者及安住净戒的苦行者,自己只吃适量食物;在财物方面,除了三衣、经书、法器外,其余应全部布施。

  修行正法身,莫为小故伤;
  行此众生愿,迅速得圆满。

  用来修行正法的珍宝人身,不要为了区区小善而损害它,依靠暇满人身修行正法,可以迅速满足众生的愿望。

  悲愿未清净,不应施此身;
  今世或他生,利大乃可舍。

  在大悲心尚未清净以前(即登地之前),不应该随便施舍自己的身体,无论在今生或来世,为了成办大利益才可考虑舍身。

  无病而覆头,缠头或撑伞,
  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说法。

  对不恭敬上师与正法者不应说法;对威仪不具足者,如无病而以帽、巾等覆头、缠头,或撑伞、手持兵器等情况下都不应说法。

  莫示无伴女,慧浅莫言深,
  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

  对无人陪伴的女人不要讲法;对智慧浅薄者也不要说深广的法义;对于深奥与浅显的佛法,应该同等地恭敬,并依次第传授修习。

  于诸利根器,不应与浅法;
  不应舍律行,经咒诳惑人。

  对那些上根利器的学人,不应只教授层次粗浅的佛法,任何时处也不应舍弃律仪戒而行,也不能以一些经咒欺诳世人。

  辛三、防护他人之不信:

  牙木与唾涕,弃时应掩蔽,
  用水及净地,不应弃屎尿。

  丢弃的净齿木、鼻涕、唾沫、痰涎等,应及时以土掩埋,在别人使用的水源和清净的地方,不应随便遗弃屎尿等不净物。

  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
  坐时勿伸足,双手莫揉搓。

  吃食物时,不要塞满嘴巴,不要发出唏唏嚯嚯等声音与大张口而食;平时不要舒伸双足而坐;洗手时也不要双手用力对搓以致发出声音。

  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
  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

  在马车、床榻等幽暗隐蔽之处,不要与他人的妇女相处,所有会使世人不敬信三宝的行为,都应详加观察、询问之后而舍弃。

  单指莫示意,心当怀恭敬,
  平伸右手掌,示路亦如是。

  用手势给他人示意时,不要无有礼貌地用一个手指,应该心怀恭敬,平伸右手掌而示,指示道路也应用同样的方式。

  肩臂莫挥摆,示意以微动,
  出声及弹指;否则易失仪。

  如果没有必要,切莫大幅度摆动手臂,示意的时候,应以微细的动作、出声音或者弹指,否则容易失去庄重的威仪。

  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
  正知并决志,觉已速起身。

  睡眠时,应如佛陀涅槃的姿势一样,朝着希望的方向(如面向西方或向塔庙等)右胁而卧;入睡前应保持正知正念,并下决心:醒后立刻起来。

  己四(说修持圆满之其余分支)分二:一、真实修持圆满支分;二、认本体而摄品义。
  庚一、真实修持圆满支分:


  菩萨诸行仪,经说无有尽。
  然当尽己力,修持净心行。

  诸大乘经典中说过:大乘菩萨的各种行仪无有限量。虽然如此,我们应当尽一切力量,去修持这些行仪的根本——净治自心。

  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
  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

  在每天早上和夜晚,应该各诵三次《大乘三聚忏悔经》,依靠佛和菩提心,忏悔清除根本堕罪以外的其余罪堕。

  为自或为他,何时修何行,
  佛说诸学处,皆当勤修习。

  为了自己或者他人的利益,不论在何种状况修何种法,都应按佛所说的学处去精勤修学。

  佛子不需学,毕竟皆无有;
  善学若如是,福德焉不至?

  对佛子而言,不需学的大小五明等知识是没有的,能如是善巧方便修学一切学处的行人,福德怎么不会接踵而至迅速增长呢?

  直接或间接,所行唯利他;
  但为有情利,回向大菩提。

  不论是直接或间接,一切作为都应该是唯一为了利他,而且为了利益有情,应将一切功德都回向无上大菩提。

  舍命亦不离,善巧大乘义,
  安住净律仪,珍贵善知识。
  应如吉祥生,修学侍师规,
  此及余学处,阅经即能知。

  我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远离精通大乘法义并守持清净菩萨律仪的珍贵善知识。应该如《华严经》中吉祥生传所说那样,去修学依止上师的方法。关于这些侍师法及其余菩萨学处,只要阅读大乘经典就可以知道。

  经中学处广,故应阅经藏;
  首当先阅览,尊圣虚空藏。
  亦当勤阅读,学处众集要;
  佛子恒修处,学集广说故。
  或暂阅精简,一切经集要。
  亦当偶披阅,龙树二论典。

  经藏中广泛宣说了菩萨学处,所以应勤于阅览经藏。其中首先应阅览详述根本堕和忏罪法的《圣虚空藏经》。此外,亦应当再三研读《一切学处集要》这部论典,因为菩萨通常修学的学处,在《学集论》中有详广的论述。或者可以暂时先阅读比较精简的《一切经集要》。如果有余力,亦应参阅龙树菩萨所著的《学集论》和《经集论》这两部论典。

  经论所未遮,皆当勤修学。
  为护世人心,知已即当行。

  凡是经论中未遮止之处,菩萨都应精勤地修学。为了维护世人对三宝的信心,所有了知的学处都应该认真行持。

  庚二、认本体而摄品义:

  再三宜深观,身心诸情状;
  仅此简言之,即护正知义。

  于一切时处,以智慧再三审观身心三门之状态,总摄而言,此即是守护正知的要义。

  法应恭谨行,徒说岂获益?
  唯阅疗病方,疾患云何愈。

  这些学处需要身体力行,只是口头上说说,怎么能获得利益呢?就像只是阅读治病的药方,疾病怎么可能会治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0.11.2024 12:1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