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1237|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伯拉罕------信心的顺服 (迈尔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0.11.2007 11:3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2:59 编辑

导 言


??一个五岁的小孩在礼拜天晚祷中,诚恳的对神说:「求你打发你的圣灵,进入我的心,使我能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是前一个世代,神所重用的仆人迈尔博士(F.B.Meyer)迈进属天路程的第一步。他母亲很留意的记录了这段话。以后,他几乎每天都重复同样的祷告。

??在迈尔博士跑完了世上道路,被主接去前一天,有人问他,经过了那么多年日,他对他的救主有什么新的认识。他举目向上,说:「没有,就和平常一样,他在我里面,我在它里面。」

??这两句话,已充分说明了迈尔博士一生的路程,同时也让人看到他在服事上多结果子的秘诀:稳定的与神紧密同行,不求特别的经历,不讲究高深的道理,只有忠心、诚恳的把主介绍给人。

??第十九世纪,神在英语世界中兴起了不少的杰出布道家、奋兴家、解经家、和圣经教师。迈尔是其中较受欢迎的一个。他以「圣经教师」著称、擅于对知识分子的服事。在他同代属灵伟人中,迈尔博士的文学造诣可能无人能出其右,所以他留下了许多文字上的属灵遗产,其中最为特出的,就是本社翻译出版的这一套「圣经人物传」。正因为如此,虽然他息劳已近六十年,但他的信息仍然在英语世界中继续作工。

??迈尔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对知识分子特别有负担,终其一生,不断保持他的学生工作。而各地学生也颇喜欢领受他对他们在基督徒生活上的教导。

??迈尔博士的牧养教会经历极为广泛,从利物浦到伦敦,都留下他的足迹。慕迪早年在英国的服事,乃是由迈尔博士安排,两人的相处,给迈尔的服事历程,又更往前推进。

??迈尔博士也是一个广受欢迎的讲员,经常受邀到不同堂会讲道,自一八八七年起,他是凯锡克(Keswick)大会的经常讲员,对从各地来,在属灵上有追求的圣徒,提供属灵上的帮助和供应。

??他与对华的宣教工作也有极深的渊源。前往中国宣教的剑桥七杰中,有两人是他的密友。他们的宣教热诚使迈尔博士极为感动。以后他成为「域外传道会」(Regions Bevond Mi Ssionary Union)的主要推动人,积极鼓吹海外宣教工作,支持海外宣教土。

??不是高深的学问,也不是动人的信息,迈尔的服事最大的特色是他生命的深度。他这个人本身就是一篇信息。有一位多年与他一同服事的同工,描述一件实际发生的事:「有一次聚会,我必须到台前去见迈尔博士,却给两个老人家挡住。他们也拼命往前走。『我们坐到前排去!』我听到其中有一个人说:『能看到讲台上的那个人,即使他不开口讲话,你也会觉得很舒服。』」

??他的这位同工又加上一段他自己的看法:「这是对迈尔的丰采最佳的形容。任何讲台,只要迈尔博士坐在那里或站在那里,彷佛就会发出光辉,就有恩福流露出来。他那慈祥的脸孔,正是他内心柔和、谦卑、良善的表露,所以,许多人一见到他,就能进入敬拜的气氛中。」

??这也是迈尔博士文字工作的特点。我们可从字里行间,摸触这位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的属灵伟人生命的深度。

??迈尔博士的「圣经人物传]十三册,在英语世界中,历半个多世纪仍然畅销无比。甚至有出版社将其中十二册集成两巨卷发售。中文世界,过去曾有证道出版社出版「以利亚」和「彼得」二书。本社为使华人信徒得窥迈尔博士原着全貌,经决定全套翻译出版。香港证道出版社慨允将「以利亚」、[彼得」二书中文版权转让本社,仅此致谢。迈尔博士的「圣经人物传」并没有按照时代先后撰写,也不是依重要性分前后。为方便读者,本社依照圣经年代编排各人物传记之次序。

??愿读者能藉此套圣经人物传记,得着属灵上的益处。

??????????????????????活泉出版社 谨志

?????????????????????? 一九八六年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11:3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00 编辑

岩穴――使徒行传七2~3;以赛亚书五+—1~2


??在历史的微曦中,第一个吸引我们屏息注视的伟人是亚伯拉罕;他之所以引人注目,别无它因,只因他被称为「神的朋友」。这样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外在行迹当然值得我们凝神考察,或许微末如我们也能像他一样在短暂的一生中由神的仆人蜕变为神的「朋友」,成为神推心置腹的知交,他的秘密不再向我们遮隐,他的心意乐于向我们彰显。

??许多人研究过亚伯拉罕的故事,他们详细描述他的形像,以致他的一生呼之欲出地活现在我们眼前,其高峰与低谷,憧憬与惧怕,与我们自己所熟悉的人生经历几无两样。旧约和新约又经常引述他的事迹,彷佛正确了解它们是解开许多深奥经节及认识圣经教训的重要关键。从这些事迹我们并且能够明白为什么游牧于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和现代化的英国人——一包括保守的东方人和进步、好动的西方人,回教徒和基督徒,都汇集在这位希伯来人先祖的帐幕中,以他为共同源头。

??故事把我们带回基督降世前两千多年的古城吾珥,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考古学的发现,对这个孕育亚伯拉罕生命的地方有所认识。试想我们正置身在群山环抱中的一座城,那儿有条河流从苔藓斑驳的岩盘间涌出,穿过野生的蕨类和金雀花,流贯平原,盛载着成群的船只,注入大海。从古城的废墟中,考古学家发现,当羊群犹出没觅草于罗马周围的七座山头,当矫捷的麋鹿流连于日后圣保罗教堂的堂址、或下到未被污染而澄澈鉴人的泰晤士河饮水时,吾珥已是人群熙攘的城市。

??从前人们认为吾珥位于米所波大米北方,其实不然。它乃位于穆吉尔(Mugheir)废墟中,滨临波斯湾。四千年来的冲积使海向南后退一百哩左右,因此,亚伯拉罕时代的吾珥应是靠海的城市,位当幼发拉底河注入大海的地方。

??「古城的遗迹是由一连串依椭圆形排列的小土阜构成的,全长约两哩;盘踞中央的是一座七十尺高的大土阜,其上似有一间颇为宽敞的寺庙,供奉着月神。」往昔的吾珥是座繁荣的大城,濒海而立,拥有许多商船往来于印度洋沿岸,船上满载着来自富庶、肥腴地域的产物。

??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大川灌溉着这块肥沃的迦勒底地,其上玉米累桑,枣椰耸入云霄,人们只要简易的种作就能得到丰富的收成。此外,石榴、苹果、葡萄等果树与垂柳竞相繁滋,实在是个绿意盎然的乐园,足以吸引并供养众多人口,尤其适合作为牧羊人的据点,有辽阔的草原可供牧放群羊。

??含的这些后裔极端倾向偶像崇拜。该地的夜空特别澄澈,天上的群星发散出特异的光芒,诱引早期的迦勒底人堕入自然崇拜中,随而发展出淫佚的祭典;人们纵情其间,正是人性拒绝神以后任由情欲辖制的光景。人类被反自然的可怕罪孽蹂躏,几乎再次濒临灭种边缘。显然,要使人类免于伦亡,势必采取某种因应措施,以制止道德的急遽败坏。当时是热爱人的神亲自出来施行拯救,所以日后它能庄严地宣告说:「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就像后来一样,他藉着将一个人分别出来归给他以达到这目的,透过这个人及其蒙洁净而预备妥当的后裔,神可以运行在堕落的人类身上,呼召人归向它,以道德的杠杆,着力在人性之外的支点上,将人高举。

??洪水之后已过了四个世纪;这期间人类到处移栖,人口急速增加,被迫分别择地而居。大家成群离开生命的发源地往各方向聚合;饥饿、征服欲或强邻逼境又驱使人潮继续往前迁移,散布到全世界。雅弗的子孙向北推进,殖民于欧洲和亚洲,为印欧族系奠立根基。含的子孙向南推进,布满肥沃的迦勒底平原,在威武的宁录的率领下,建立了以焙泥搭筑的城市,盖起了至今遗迹犹存的庙宇,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各样文明艺术。他们增长数学、天文、编织、冶金和玉石雕刻,并已在泥版上书写,记录下思想的内容。

??这时,就在含族的部落中出现了一家闪的后裔,这个家族在他拉的带领下,栖居在吾珥城外肥沃的草地上。这座城及其中的文明艺术和通商贸易,对这家人并无多少吸引力,因为他们是牧羊人,住在帐棚里或简陋的村落中。如果挪亚的预言(创九26)已应验的话,他们的信仰该比周围的异教甜美、纯全。

??然而,不久道德的传染病就开始蔓延了。由于与拜偶像的含裔交相往来,这家闪族人早期信仰的单纯受到了玷污;同流合污的过程微妙地进行着,他们的道德标准渐渐与邻人无异。约书亚明白指出住在幼发位底河外的以色列始祖敬拜别的神(书二十四15);而拉班的家确有假神的痕迹,拉结就因从家中偷走偶像,激怒了父亲(创三十一19~35)。神的儿女居住在无神而罪恶充斥的环境中,该负何等大的责任!他们自己或可逃脱陷阱,子孙却难免遭殃,我们岂有权利轻忽地任由下一代被置于乌烟瘴气中,受到无可避免的污染?如果基于责任,被迫栖身于这种邪恶的气氛中,我们就当祈求纯洁的圣灵形成一道防护圈,捍卫我们的家,使我们亲爱的儿女得以居住在至高者的隐密处。

??亚伯拉罕就生在这种环境中,从青年以至于壮年。根据古老的传说,他起始就显出非凡的性情。这些传说若非全是事实,必也有部分的真实性。据说年轻的亚伯拉罕毫不妥协地拒斥盛行在吾珥并已侵入他家的邪恶,他所使用的武器便是后世先知们一针见血的讽谕。他又捣碎偶像,拒绝向火神膜拜,即使君王下令威逼,他宁可殉死也不屈服。如此,他早早就从偶像崇拜的俘虏中被分别出来,好象一块山岩从「岩穴」中被挖掘出来,预备雕成神家中的柱石。

??圣经中虽无这样的记载,这类的传说却不至与事实抵触。相反地,就像一颗行星,其规律的运行必显示有某颗方位固定的恒星存在,虽然它隐藏在太空深处,渺不可见;同理,亚伯拉罕一出现,他那成熟的性格、不移的信心和随时的顺服,立即告诉我们,这人必曾熬过长期严格的磨练和试验。蕈类可以在一夕间萌发;经得起狂风暴雨的橡树却是阳光、空气、和风、骤雨长年累月不断培育的结果。

??终于,荣耀的神向他显现了。在异象中他早已远远望见那光,而这时太阳彻底破云而出了。耶和华是在什么样的荣耀中彰显它自己的?我们实难猜测,只知必有某种外在的显现,替亚伯拉罕的一生划开了新纪元,使他对未来具有确定的把握。也许神的儿子,那从太初便是神之道的,以天使的形像出现,有如日后在幔利平原一样;也许神从撒拉弗中对他说话,有如以赛亚后来所遭遇的(赛六)。总之,属天的异象伴随着一道呼召,正像历代以来神如何临到忠诚的心,呼召他们悟察自己真正的命运,从而献身更新宇宙的伟大计划:「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创十二1)。我们若遵照眼前的启示去行,将能获得更多启示。在小事上忠心,就能获得机会在更多事上忠心。在迦勒底为主站住,就能蒙召在世界的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神的选召不是任意的,乃是根据那些被它呼召出来协助他的人向来在同胞中的行止。「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它儿子的模样。」

??神的呼召不知会临到谁?在无神思想弥漫的印度茶圃中,或在澳大利亚丛林中工作的年轻人?甲板上的船员?兵营中的军人?在污秽的尘世中默默向基督认罪的人?这些地方,或许事事令人颓废,即使一颗勇敢的心都难免觉得孤立无援、摇摇欲坠。这些人请振奋起来吧!你们正走在一条有先圣先贤作为前导的路上。从前,只有极少数人行在其中。那时,这条路更为艰辛,尤其是「多国之父」携家带眷行走在其上时。

??走在这条路上的一个特点是「孤独」。「亚伯拉罕独自一人的时候,我选召他」(赛五十一2)。这正是沉甸地压在耶稣心头的孤独,却也是一种必有神同在的孤独(约八16、 29,十六32)。虽然无人察知孤独心灵的挣扎、争战和坚毅,诸天却正以怜悯的心观看着;不久,这人就要听见一声呼召,正像当日促使亚伯拉罕离乡背井,开始客旅生涯的呼召一样;一条进入奇妙蒙福的路随而开展在他眼前。

??不要为世界的未来沮丧。将有人从其中挺身而出把世界提升入另一崭新的境界。无数的扫罗正在大会堂中受教,无数的路德在天主教的修道院中,无数的亚伯拉罕在异教寺庙的阴影中。神知道从何处寻找他们。当最黑暗的时代临到时,他们会率领一群行走天路的人,如海边的沙不可胜数,如星辰密布在无垠的夜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11:3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00 编辑

神的呼召――创世记十二1~2


??亚伯拉罕默默住在吾珥,抗拒着当地的偶像崇拜,以及随之蔓生的各样邪行;根据传说,他也曾为了捍卫良知而忍受苦毒的逼迫。这时,「荣耀的神向他显现,对他说,你要离开本地和亲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徒七2一3)。

??这是神奇妙显现的头一遭,遥遥预表着日后的道成肉身;神向人影显它自己的各个阶段由此次第展开。

??我们并不知道神什么时候向他显现;或许在肃静的夜晚、黄昏沉思的时刻,或许在工作的当儿:忽然,从天上有大光照临他,在荣耀中出现了一具肉眼可见的形体,一道声音在他耳际传达了属天的信息。今天,神不再以这种方式向我们显现;然而,可确知的是,它仍向在静寂中等候的心灵说话,传达他的旨意:「你要出来。」请在你心灵的内室中倾听这道声音。

??从此,这道声音经常传出话语。它从提斯比将以利亚呼召出来,从提哥亚呼召阿摩司,从渔网中呼召彼得,从税亭呼召马太,从汉廷顿(Huntingdon)呼召克伦威尔,从俄弗特(Erfurt)的修道院呼召路德马丁。神的呼召总如出一辙:「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灾殃;」「你们务要从他们当中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的物。」这声音曾否临到你?如果未曾,那就离奇了。如果曾临到你,那么,切勿让任何事阻挠你的顺服;收拾你的帐棚,前往荣耀的神所指示的地方;要知道在那声「来!」中,他已前导在先。若要与神同在,你必须跟随他。



一、这呼召带来困苦

??亚伯拉罕尚未有子嗣,家道却属丰富。与本家、同族的人关系甚为亲密的地,要远离至亲,前往连自己都不知何在的地方,的确不是一件小事。

??神的呼召总是这样,要求人割舍许多天性里珍爱的事物。要跟随他所指示的道路,我们必须预备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属灵生活往前每一扎实的步履,都包含着一座将自我某一宝贵部分献上的祭坛,或者一座墓碑,底下埋葬了某个自己心爱的偶像。

??那等着加给我们的福分足可补偿我们所付的代价,未来的远景诚可吸引我们前行;但当关键的时刻到来,我们必须切断最后的牵绊,说出最后的道别,瞥一眼逐渐远去的温馨家园,这时,心中难免涌起挥却不去的悲凄。这就是神扬起的簸箕,糠和谷因此就分开了。许多人无法忍受这要求所带来的严格试炼和自我省察。像「天路历程」中的「易迁」一样,他从离家最近的水潭挣脱出来之后,就掉头返家了。也像新约中那位年轻的官一样,虽急切寻求主,最后却忧忧愁愁地离他而去。你的光景是否如此?听见神的呼召,你会在代价之前退缩吗?的确,你应仔细衡量需付的代价,然后,就当靠主的名前行,仰赖他的力量。在它里面凡事都能成就,一切轻省而稳妥。这样作,你便能证明自己配得在新天新地中与主同坐席。

??显而易见的,现今的世代危机四伏,神正呼召着整个教会,在属灵的认识和经历上,在普世福音的广传上,往前迈进。有分于这崇高争战的人何等蒙福!



二、这呼召出自神卓越的智能

??对亚伯拉罕本人尤然。有什么比孤立和变迁更能令人刚强?让年轻人离乡背井或把他安置在必须负责的岗位上,使他赤手空拳地因应挑战吧!这样,他许多能力将能——发展出来,这是他安居在家、倚赖别人、奢华度日时所隐而未见的。在适度的挑战下,他的灵魂将显示出与生俱来的活力。

??「魂」的训练是如此,信心的锻炼尤然。如果我们安歇在如意、顺利的环境中,信心便容易酣睡有如体内一根发育不全的筋骨,或一线游丝、一颗金华的宝石、一道抽象观念。但当我们被迫离开这样的环境而惟神是倚时,信心将会乍然茁壮,变成一条电缆,一棵大橡树,一道生命的主要原则。

??在窠巢附近盘旋的鸟无法体会翱翔的乐趣。紧挨着岸戏水的胆小男孩无法经历与波潮奋战的狂喜。人若一迳仰赖物质,就不能尝到神应许的实际。亚伯兰若一直住在吾珥,就不能成为亚伯拉罕——信心之父。他必须离开快乐的家园,前往未知之地,好让信心能臻于荣耀的境地。

??我们也许不需离开本家和亲朋;但若要学习单纯、绝对地信靠永生神,就需断除心中对一切属世依托根深蒂固的仰赖。神此刻或许正在拆毁我们长久以来泊靠着的水涯,好使我们的船能航向波浪壮阔的大洋。

??这是神为世界着想的睿智呼召。世界未来的希望就寄托在亚伯拉罕身上。如果他耽留在吾珥,我们很难确定他会信实依旧,会抗拒偶像崇拜到底。或许他个人能抵挡反面的影响,他的家人,尤其他的子孙,在考验下却难免倾跌。因此,为世界设想,为神永恒的计划设想,让他脱离本家和早期的交游,为全族在新的土地和环境中,寻找新的信仰起点,这岂非智能的筹划?

??历世以来,神治理世界的计划不也是这样的吗?只要我们生活在时代的迷阵中,便难改变它;一旦我们顺服神的呼召起身脱离它,便能以所向披靡的威力扭转它,阿基米德扬言说只要能在世界之外找到一支点,他就能用杠杆把整个地球撑起。所以,如果神呼召你作他的子民,以便藉着你造福广大的人寰,你也不必惊讶。

??的确,有时神命令我们留在原地荣耀他。但他往往也命令我们远离不圣洁的同伴、不合信仰的交游、邪恶的朋友,以昂贵的代价把我们带进他应许要指示的那方孤独地域。



三、这呼召必有应许相随

??神的命令未必说明理由,但总带着应许,应许或已明揭,或当事人已默识于心。给理由会导至辩论;给应许就显示理由即使不明宣,人心却已满足。应许,我们能了解;理由有时令人困惑。理由是知性、形而上、唯心的;应许则实际、积极、具体。正如果核中间一定包含着果仁,神命令的中心一定包含着应许。如果命令是:「当信主耶稣」,应许便为:「你就必得救」。如果命令是:「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应许便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如果命令是:「撇下父亲,母亲,田地」,应许便为:「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如果命令是:「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应许便为:[我就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亲」。对亚伯拉罕而言,应许则是:虽然你尚无子嗣,我要使你成为大国;虽然你是最小的儿子,我要赐福你,让你的名为大;虽然你与亲人分离,世上所有的家庭却要从你得福。这些应许日后都——具体成就。

??乍看之下,离家飘泊的命令带来的艰辛似乎大到令人难以承担;然而仔细考量随之而来的应许吧!当那座「有根基的城」在异象中庄严地耸立,你所安居乐业的吾珥随即显得无比寒伧;你会马上动身离开。所以,不要去注意代价,转而定睛在神圣而充满恩典的应许上,一切自然显得轻省。人只要在耶稣身上找到活水的泉源,就会像那位撒玛利亚的妇人一样,随手丢下水罐子。当事奉基督的荣美和福乐燃烧在年轻人的胸怀,这时,放下渔网、船和朋友,舍弃一切跟随他,就不是一件难事。「神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

??圣法兰西斯曾经说:「房子着火时,人马上把东西抛出窗外;当人的心被神的爱充满时,他便看万事如粪士。」



四、这呼召晓谕我们蒙拣选的意义

??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都看见有些人或生物流露出比其同类更高的禀赋,这在宗教的领域里更是明显。起初我们不免对神不公平的安排感到诧异,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领悟少数人优越的禀赋原是为了使他们更能成为别人的扶持与祝福。「我必赐福给你,你也要叫别人得福。」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觉得自己的寿数将尽;他最近有了重大的发现,却尚未向世界发表。他从杰出的学生中挑选了一个,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学说教给他;对每样误差莫不严峻地加以更正,务求一丝不苟。为什么他如此谨慎?单单为了这位年轻人吗?不尽然,乃是希望他的学生能把老师所交托的学说正确地传达给世人。这位学生之所以蒙福,是为了能把福分传给别人。

??我们是否能由此窥知神拣选亚伯拉罕以至于以色列全家的心意?神所在乎的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得救,而是透过他们把神的教导传递给世人。如果这些珍宝直接给世人,恐怕会被糟蹋掉,就像把满桌的佳肴摆在饥饿的婴孩面前。至少,当时并无某一种预备好的语言能把神的思想表达出来,卓越的真理需靠预备妥当的心智来领会其神圣的教训。必须先有一群人精通定义及表达的方法,随后才能教导给世人。

??这里包含一个很深刻的问题:拣选涉及的个人事奉,是否少于它涉及的个人救恩?它所带来的忧虑、愁苦和悲伤,实在多于安息、平静和喜乐。所以,神所拣选的人并不值得妒羡,他们是些舍己背十字架的人,是人群中的殉道者。只是,他们撇下自己的同时,就在远离尘嚣的角落学习着最深邃的属灵功课,然后将超越人意之上的发现带回人群中,成为造福人类生活的无价之宝。



五、这呼召成为亚伯拉罕一生的主调

??起初如一声竖笛清响,随而在他的余生中回荡。亚伯拉罕一生的主调是「分别」。自始至终,他是一个「分别」的人。与本家本土分别,与罗得分别;作为一个客旅,与当地人分别;与用自己的方法成就神的应许分别;因其特有的忧愁,与其它世人分别,从而成为神前所未有的亲密同伴;由于与世人分别,他就参与了神高超的思想和计划,这是神无法向他隐藏的。

??最重要的,这是信心的分别。

??世人中间有一种分别是这样的:一颗孤独的心灵离世隐居,在不受干扰的清静中灵修,把悠然的岁月用在守更、禁食和祷告上,希望因此赢取救赎,作为苦修的奖赏。亚伯拉罕蒙召的分别并不是这一种,我们所蒙的召也非如此。

??亚伯拉罕的分别不是盼望得救者的分别,而是已得救者的分别。不是朝向十字架,而是从十字架出发。因他心中见过神的形像,所以再也无法满足于从前那些吸引他的事物;他就撇下它们,转而憧憬永恒的实体。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引领,从可见之境进入不可见之境,从短暂进入永恒。

??愿这样的分别临到我们!愿我们把握神的呼召,蒙神的应许光照!当闻知那美地,那荣耀的圣城,和一切为我们存留的佳美基业时,愿我们撇弃所有长年来羁绊自己、破坏安宁、消耗能力的有害琐事,收拾起帐棚,顺服神的命令,虽然他所指示的地方我们一无所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11:3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00 编辑

顺服――希伯来书十—8


    「顺服」这两个字含义何其深远!遵从神话语和旨意的这条窄路虽然荆棘丛生,沿途却洋溢着滋润心灵、家庭和人生的诸般福分,应许得蒙实现,处处隐伏臻入美善境界的契机。假使亚伯拉罕当年拒绝了那呼召他独自踏上旅途的声音,他的结局将是吾珥地一座不知名的荒冢,如古往今来无数中东族长一样、一生犹似南方海面夜里的磷光在船行过处随波闪烁,瞬间便灭没无踪。感谢神,亚伯拉罕却顺服了,就此为他一生崇高的成就奠定了根基。

??读者中或有人中道蹇晦,如一株茂盛的果树于春天里花开灼灼,当璀璨的秋天来临时,在果实累果的园间,却独自枯瘠箫条。所谓壮志未酬,你辜负了友人的期望,早年纵横的才气半途夭折。为什么?或许曾经有一个命令呼召你献身而你却裹足不前?这便成为你致命的错误—一像啃蚀瓜根的虫、树干里的朽瘢;错误的一步可以把人从康庄大道引入死巷。

??如果可能,可否及时回头去实行那被延缓了的顺服?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切勿以为由于你的耽延,神现在会拒绝你;切勿以为锦绣年华时的呼召已稍纵即逝。「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愿你曾有的耽延不至成为继续耽延的借口,反而成为及时行动的激因。你为什么耽延呢?「由其将暮兮,君胡不归?」

??正如故事所显示的,起初亚伯拉罕以羼杂、部分的顺服接受神的呼召;往后有段漫长的时期根本忽视了它。然而,门仍然向他开着,那满有恩典的手仍然向他招呼着;直到他拔起帐棚,带着所有的家业横越广袤的沙漠。这部分的失败启示了我们许多宝实的功课。



—、起初,亚伯拉罕的顺服只是部分的他带着他拉同行。

??经上说:「他拉带着他儿子亚伯兰,和他孙子哈兰的儿子罗得,并他儿妇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出了迦勒底的吾珥」(创十一31)。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他拉要离开自己栖身并也是祖先和儿子哈兰埋葬的地方。舍不得与爱子亚伯拉罕分离吗?对扎营的所在不够满意?期望能弃绝偶像,好在一个比较健全的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有一点倒是确定的,他此番同行并不是全心全意的,他的动机也不单纯;他的同行延缓了亚伯拉罕前进的脚步,使得最初的顺服中断了多年。晴朗的早晨并非总是澄澈明亮的;雾气从地升腾遮蔽了天空——一然而,太阳终于又探出脸来,将穹苍照得万里无云。亚伯拉罕的顺服便是这样。

??这家人沿着幼发拉底河谷缓慢前行,在辽阔的冲积平原上觅着无数的牧野,直至抵达哈兰;他们驻留在哈兰,直到他拉去世。是衰老使他拉无法远征?还是恋栈哈兰不忍辞去?或者夕照平沙,入眼无垠,令人英雄气短?总之,他不愿再向前推进,亚伯拉罕的顺服因此被耽搁了十五年之久;这段期间,没有进一步的命令,没有进一步的应许,神和亚伯拉罕之间神圣的沟通中断了。

??我们当谨慎选择同行的伴侣。也许我们壮烈地从吾珥出发了,却因带了一个他拉,不能往前迈进。往永世迈进的年轻天路客啊!务必慎择你的人生伴侣。生意人啊!谨防与他拉合伙。让我们戒惧妥协的心态,免得受其怂恿留连在所爱的人要我们驻停的地方。「不要太极端!」他们说:「我们愿意陪你走天路,只要你走到哈兰为止。再往前走向未知之地就愚不可及了!」这可真难应付呵!比明显的反对更难。软弱和迟疑往往诉诸于我们的情感,与明智的判断作对。罗马的武器所不能征服的战士,却被卡布亚平原(Capua)吞灭了。

??「他父亲死了之后,神使他从那里搬到你们现在所住之地」(徒七4)。死亡必须介入,将他从致命的拦阻中释放而出。他拉若不死,亚伯拉罕便不能继续已中断的路程。从这点,我们应能洞悉神对待我们那令人费解的奇妙方式,应能了解为什么我们的希望会落空,计划会挫败,收入会减少,孩子会反叛。这些筹算正妨碍我们真实的发展;为我们的好处着想,神被迫拿起了刀刃释放我们。至极的爱使它敢于承担那因引发痛苦而感到的痛苦。就这样,死亡打开了生命的门——透过坟墓,我们得以进入希望和应许的喜乐世界。



二、信心便亚伯拉罕顺服。

??「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亚伯兰将他妻子撒莱和侄儿罗得,连他们在哈兰所积蓄的财物,所得的人口,都带往迦南地去」(创十二4一5)。这岂是容易的事?远离身旁的亲人总叫人心伤;拿鹤似乎随了他的父亲和兄弟,沿着河谷往上,停在哈兰,后来他的家人就落户在那里。哈兰的牧原辽阔而丰腴,羊群并未过度拥挤。此外,亚伯拉罕并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座落何方,就像当年提议离开幼发拉底流域面向县邈的沙漠一样。难道拿鹤不会就此攻击他吗?

??「兄弟啊!你到底要什么呢?这地方所能给你的还不够吗?」

??「我什么都不要,只愿照着神的旨意到他要我去的地方。」

??「看看四伏的危机吧!当你横越沙漠,或进入一处新的城乡,难免会引起人的嫉妒和贪婪,你岂是那班强盗、土匪们的对手?」

??「那命令我前往的必定亲自为这事负责,他会眷顾我的。」

??「那么,告诉我,你往那里去?定居在那里?」

??「这是我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实际上我并不比你知道得多,只知一天天往前行,前途自然逐渐开朗,直到最后定居在神已为我选择的城乡。」

??那可记念的离别前夕,必有类似的对话进行着。众口必定交斥着一些我们所熟悉的字眼,诸如「狂热」、「愚蠢」。亚伯拉罕或许沉静地答道:「神已经指示了;神已经应许了;神将为我成就比他所说更美的事。」那一夜,在星光下往来徘徊,有那么几瞬间或许他几乎想放弃算了;但那确定的应许又涌回记忆中,于是他鼓起勇气顺服了。「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来十一8)。何去何从,他全然不知;惟知与神同行,这就够了。他所倚靠的与其是应许,不如说是应许者:他所注视的并非命运的艰难,而是那位永恒的君王,那位亘古常存、向肉眼隐藏,惟一有智能的真神;他曾经为他设定了路途,也必将证明他自己的信实。

??大队行旅就此出发了。驮着重负的骆驼有骑者随行,一大片的羊群和着赶羊人的吆喝,哞哞鸣叫。女人们形于神色的悲愁掺合了男人们沉重的告别,许多人心中预料着即将来临的危险和灾难。撒拉或许因悲伤而泣不成声。但是,亚伯拉罕毫不动摇。他决不因不信而迟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托他的,直到那日。」「且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作成。」

??此外,圣经的作者告诉我们,「那座有根基的城」、那个「在天上的更美的家乡」已经依稀显现在他属灵的视野里;那美好的异象使他松手扬弃许多原本捆绑他、吸引他的事物。

??何等荣耀的信心!这就是信心所作成的工,所开拓的可能性!人因着对至高主宰的爱及智能具有不可动摇的信心,就满足地接受命令远航;并且因着欢然确信那尘世的至好远逊于天上的至微,就情愿舍弃一切跟随基督。



三、亚伯拉罕的顺服终于进入完全的地步。

??「他们……往迦南地去,他们就到了迦南地」(创十二5)。离开哈兰已经许多天了,触目尽是一片单调的荒原,偶尔点缀几棵植物;骆驼宽大、柔韧的脚掌踏在松软的沙上;在稀疏、粗糙的草丛间,羊群觅不着足够的食物。

??这队行旅只在一处地方稍事歇停。当今大马色所在的绿洲为这队渡过荒原的倦旅提供了休憩的地方。该城附近的一座村庄至今犹以这位以色列先祖的称呼为名。据约瑟夫(Josephus)说,大马色的近郊在他的时代便称作「亚伯拉罕的居所」。附近有个地方称为「大马色的以利以谢」——一这位深受亚伯拉罕喜爱的忠仆我们不久即将谈到,当地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可见亚伯拉罕会在该地逗留。

??但是亚伯拉罕并未定居下来,当地的苍翠和美景诚然引人,感觉上却非神为他择定的地方。因此,不久他又继续往南行,向迦南直奔。我们人生的惟一目标必是跟随神的旨意,按着它为我们所预定的道路前进。这条路上会有许多大马色的绿洲诱使我们留连,那里有冰冷的流泉从山岩倾泻而下,在燠热的空气中散放沁人的凉意,并以碧绿的浓荫消解灼人的酷暑:无数的彼得善意却错谬地劝止我们:「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心中并有许多声音彼此商议,图谋违逆那呼召人独往的旨意。凡此种种,追求永世的天路客宜于慎防,在任何个别的情况下,应该拒绝妥协,以便能完全献身遵从神那无转寰余地的命令。每当你往前迈向迦南地时,切勿歇息,直到进入迦南地。任何使你不能完全顺服的事物都会使前此所有的努力归于徒然。主耶稣必须拥有你的一切,除此无它;他的命令必须彻底遵行。

??何等荣耀的见证,我们的主亲自说:「它没有撇下我独自在这里,因为我常作他所喜悦的事。」愿这句话证实在我们每人身上!让我们随时将无限的顺服归给基督;即使他命令我们进入死荫的幽谷,也不例外,因为他的命令绝不是出于疏忽或错误,必定是有此必要,至于他为何不另作安排,不久它便会亲自给与我们圆满的解释。

??「不必答辩,
??不必问为什么,
??只要遵命而行,把自己献上当作活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11:4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01 编辑

第一位行走天路的先祖--创世记十二4~9;希伯来书十—8


?? 纵观人类历史,总不断有少数一群人坦承他们是尘世中的客旅。这些人有时出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浪迹于漠原或群山万壑间,隐居在岩穴、山洞中——一他们的观念不被世人赞同,他们清高的行迳好象强光一样,暴露出世人对尘俗、时间和官觉的耽恋。更常见的是那些所谓「市隐」的人,以其简朴的装束、节制的食欲、对金钱的淡泊,自别于流俗之外;他们超脱了周围人所奉守的格言、意见和掌声,眼中不时流露出高瞻远瞩“的神采;他们所关心的不在于一些短暂的事物,而是那隐藏在可见之物背后,惟用信心才能洞察的永恒实际。

??这些人就是天路客。对他们而言,人生的困境和试炼并非艰苦难熬,因为这些事不能损及他们真正的至宝,不能影响他们真实的利益。对他们而言,权柄和尊荣,名誉和奖赏,一切人所喜爱和耽溺的事物都失去了吸引力。他们是一个更崇高国度的子民,一个阳光之下未曾有过的伟大城市的市民。扒手可以窃走一位旅客的零用金,却不至使他陷入窘境,只要他的资财安全地投费在本土,或储存在银行里。一个小公国的公爵爵位如何能吸引一位正忽忙过境去继承大帝国王位的王储?天路客一心一意要赶完回家的既定路线——「一条历世以来多人走过的路——铭记在心的是此地没有永存的城市,自己所应追求的惟有将要降临的那座城;抵达的那日,但愿所有的责任已经完成,要求已经实现,可以将肩上的职务安心地卸下。

??有位不朽的梦想家会如此刻划天路客外表上的三样特征:

??其一:「他们所穿的衣服不同于往来市集的买卖人。集上的人因此诧异地看着他们;有人说他们是白痴,有人说是疯子,又有人说是外地人。」

??其二:「很少人了解他们的话,他们自然说的是迦南地的语言,但集上的人尽属这世界;因此视他们为蛮夷。」

??其三:「最让这些商人不高兴的是,这群客旅对他们的货色缺乏兴趣,眼光极少注视在其上,一听叫卖声就用手捣耳喊着:把眼睛转离虚华吧!随而向上瞻望,意味着他们的交易是在天上。」

??显然,这类人在梦想家的那个时代颇为世人所熟知。彼得曾写信给分散在各地寄居的(彼前一1),提醒天路客要节制肉体的情欲。远在这之前,正当犹太人国势鼎盛的时候,大衢会代表他的百姓,诉说他们原与列祖一样是流浪外地的客旅,在世的日子宛如山间的阴影,此刻虽淹漫整片山谷,随即却要在灿阳的照耀下退散。

??前面提及亚伯拉罕渐渐迁往南方去;他便这样继续往前穿越应许地,未曾稍事久留,直到抵达示剑,就是后来主困倦地坐在井旁的地方。当时那儿并无城市或聚落,人烟稀少。惟一显着的标志是一棵大橡树,它向四围延伸的枝叶日后会为可耻的偶像崇拜提供了荫蔽(士九27一46 ;王上十二25)。亚伯拉罕在示剑平原的橡树下扎了营;就在这儿,那从在迦勒底第一次呼召之后一直延续至今的漫长沉寂终于打破了,「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创十二7)。

??然而,他却未在那地久留,反之,他又向南移往伯特利与艾之间;据罗宾逊(Robinson)博士说,该地现今仍是一片美丽的高原,是全境最佳的牧野。

??有三件事值得我们加以深思:帐棚、祭坛和应许。


一、帐棚。

??亚伯拉罕离开哈兰时是七十五岁,去世时则为一百七十五岁。其中的一世纪之久,他到处移栖,住在一座简陋的、用骆驼毛皮搭成的帐棚里,类似今日阿拉伯一带的游牧民族所使用的。这帐棚是他一生最妥切的象征。

??他与当地的居民保持距离,虽然住在他们当中,却不属于他们,不参加他们的种族集会;他小心地防止与他们的儿女通婚,遣人回本乡为儿子寻找配偶;定意不从迦南人白得一根线或一条鞋带,凡所得的必付予足够的市价;他未曾在一地久留,乃不断迁移。没有地基的帐棚半小时之内就可搭架或拆除—一这是他一生最恰当的象征.

??返回哈兰的诱惑或许还经常出现于心际,在那儿,他可居住城中与家人聚合。回去的机会并非没有(来十一15),但他却定意选择到处游移于迦南,不愿定居在哈兰;直到一生的尽头,他仍住在帐棚中。他去世后,尸体才被人从帐棚中抬出,与撒拉合葬在麦比拉的洞穴中。为什么呢?圣经中陈述信心的得胜最为庄严的篇章这样解释:「亚伯拉罕住在帐棚中,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来十一9)。正是如此。帐棚的生活是适合那些觉得自己的家乡座落在群星之外的人。

??神的子民应该过这样超脱的生活,以便向世人作见证,这是极其重要的事。如果我们不能断绝对周围事物的贪恋,世人何能相信我们有关未来盼望的讲论?如果我们像他们一样汲汲营营,一样贪得无厌,一样焦虑烦忧,倚赖短暂人世种种的快乐和享受,难道他们不会怀疑我们信仰表白的真实性,不会怀疑遥远之处确实有座真正的城?

??请悬崖勒马吧!现今的基督徒实在太专注于事业、享乐、奢侈和纵欲了。天国的子民和这世代人之间的区别变得微乎其微,即使最明眼的观察者也无法从他们家中的摆设、儿女的教育、身上的装束或生意的经营看出任何不同。他们吃喝、买卖、设立、建造、嫁娶——在婚姻的事上投降——显然洪水正漫过倾斜的堤防,就要把他们冲走。

??那么,要怎样改变呢?我们应否唾弃目前的行为方式?应否责备这个世代肆无忌惮的世俗化?这样作并不能带来持久的疗效。且让我们以绚丽的色彩描绘约翰所看见的那座城,让我们揭露天家的荣美,声明此时此地一颗舍己、毅然信主的心灵天天都能行走在黄金街上,聆听众天使美妙的琴音。这样,当众多的生命在灵里被分别出来行走天路时,便能叫人们相信那不可见之城确实存在。


二、祭坛。

??亚伯拉罕在那里搭帐棚,便在那里筑祭坛。照样,两百年前清教徒一登上美洲新大陆,尚未建立家园之前,就在新的土地上筑起敬拜的祭坛。即使日后帐棚已经移往他处许久,祭坛仍屹立着,证明属神的人曾经落脚在那里。

??哦,如果能在每间停宿过的房子筑座祭坛,在每处楼居的所在建立起个人和家庭祷告的榜样,这是何等蒙福的标记,可以存留到后代,表明我们的敬虔。此外,只要我们有勇气筑坛,迦南地的人就会前来我们屈膝的地方敬拜,就会把这神圣的传统流传下去,激起后来的世代也前来这里屈膝,呼求主的名。

??我们且要记住,祭坛意味着牺牲,是全牲的燔祭——舍己、自我彻底的降服。这样说来,祭坛和帐棚必须联合在一起,没有某种程度献祭的受苦,就无法过帐棚超然的生活。也惟有藉着这样的生活,才能产生热切的敬虔、与神建立起最深入的交通和最喜乐的联结。

??如果近来你个人的祷告不挺顺畅,也许是因你在帐棚中住得不够。分别为圣的帐棚生活必然会产生一座自我弃绝、与天上相契合的祭坛。只要承认自己是尘世中属天的客旅,那么你会发现呼求主的名是一件多么愉悦又自然的事。圣经中并没有任何亚伯拉罕在哈兰筑坛的记录。在不顺服的光景中,或安逸定居时,他无法与神交通。惟有真实行天路的生活才能产生随着行止到处筑坛的憧憬和抱负。

??亚伯拉罕的祭坛并非单单为他个人而立。在某些节期,整个家族会聚集在坛前敬拜。这是一个复杂的组合,包括了从埃及或吾珥买来的奴隶,或在帐棚中出生的人;儿女及父母,年轻及年迈的。大家肃穆地围绕祭坛站着,由族长亚伯拉罕代表献祭和敬拜。神说:「亚伯拉罕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创十八19)。使全地的家族从他得福的亚伯拉罕,让自己的信仰成为整个家族的信仰,由此,他向那些家中并未设立祭坛的许多基督徒提供了儆醒的榜样。真希望基督徒从这榜样获得激励,能在家中设立祭坛,把家人和眷属聚集在坛前,使家庭生活因此更加甘甜和提升。许多邪恶的事物,将会被赞美和祷告的能力驱除净尽。


三、应许。

??「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创十二7)。亚伯拉罕一充分顺服,这新的应许就响在他的耳边。若不顺服,你所行的路没有明星照耀;若是顺服,回应神的呼召,那么连串的应许将从天而倾,照亮你的脚步,一次比一次丰盛、完全。从前,神只应许指示地方,现在,他誓言要赐予这地。分别为圣的客旅生活总能获得应许。

??按自然的可能性来看,这应许是无法实现的。「迦南人当时住在那里。」其中有威武的首领,像幔利和以实各;繁荣的城镇,如所多玛、撒冷和希伯仑;并有各样的文明。迦南人并非游牧民族,他们定居,扎根,建立城市,犁田耕作;懂得使用钱币和文字;并在城门口行审判的事。日复一日,他们的势力愈加昌盛;要使亚伯拉罕这个膝下犹虚的牧羊人来驱逐他们,这可能性真是微乎甚微。

??但神这么说了,并且也照着实现了。「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足,他心中的思念万代常存」(诗三十三11)。亲爱的读者,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应许以希望之弓张满你的人生;惟知若你满足它的条件,遵从它的命令,它必会具体又荣耀地实现。不要注目在横梗于前的困厄和不可能上,要注视应许者的权能和信实。「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律法的一点一画都不落空(可十三31;太五18 ;路十六17)。一道接一道的应许将照耀你的一生,宛如夜间耸立在岩岸上的灯塔,导引着船只前航,直到晨曦遍照即将停泊的港湾。

[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2.12.2007 13: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12.2007 13:3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01 编辑

下埃及--创世记十二10


??分别为圣的人,他的道路决不平坦。他必须超然独立,勇于出到营外,毅然舍弃其它人惯于仰仗的供应和协助。因此,惟有信心能使这种生活成为可能。信心刚强时,我们敢于切断系在岸边的船缆,把船开到水深之处,单单倚靠那命令我们前航的主的性情和话语。但信心软弱时,我们不敢这样行,反而离开高峭的山径,与安于尘世生活的世人群居。而主的仁慈如何才能述尽呢!这时,他以无止境的怜悯垂顾我们,等候将我们再提升入昔日超越的生活。



一、「那地遭遇饥荒。」

??饥荒?应许地会有饥荒?是的,那后来发生的,先前也发生过;岁末惯有的霖雨杳无踪迹;谷穗被收获季前的烈阳晒干了;向来如绿绒般铺满高原喂养群羊的牧草,稀疏得几乎快绝迹了。如果同样的天灾今日临到我们,我们尚能从外地获得足够的供应;当时的亚伯拉罕却无这种来源。独在异乡为异客,周围尽是猜疑、敌对的本地人,一大群牛羊等着喂养——一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灾荒,实在使他们束手无策。

??那么,这饥荒是否证明他出到迦南乃一失策?可喜的是,不久前神所给的应许防止了他作如是想。这也许正是应许所以在当时临到的主要原因。它的临到不只是对过去的一种奖赏,更是为将来作预备,以免属神的人承受过于他所能承受的试探。救主洞察我们的未来,远远便看见仇敌正集结力量要攻击我们,或设计陷害我们。它对我们的关怀绝不少于在同样情况下对彼得的关怀。当彼得正陷在最深黑的试验中时,他为他祷告,祈使他的信心不至倾跌,并且用难以言喻的沉重心情为他洗脚。因此,特殊的试炼往往有神同在的荣光和前所未有的应许作为先导。能用从神来的预备束腰,而安然渡过重重险厄的人,是何其有福!

??多少时候,决志不久的基督徒会以受伤的语气诉说神对他们的带领!他们回顾璀璨的过去,埋怨未进小门走窄路之前自己的光景犹胜于今。从决志以来,他们一路遭遇灾难。从前他们在吾珥或哈兰时未曾有饥馑;如今在应许地却身陷困窘,手足无措。作小本生意的人周转不灵,非常尴尬;资本家在几笔看好的投资上惨遭挫败;农夫则因连年雨水失调而心灰意懒。他们埋怨服事神只带来不幸,福分则不见踪影。

??然而从另一面看,这些灾厄无论如何总会临到的。若非不久前才甘甜体会到神是灵魂的避难所,这些灾厄恐怕更难承担。此外,天父并不以尘世的金银酬报他的儿女。从秘鲁矿区采出的金矿,或海中的珠宝,无法比拟于纯洁、信实、温柔和敬虔;惟有与神和好的喜乐和讨神喜悦的欢欣可与之比拟。如果神允诺赐予他的仆人滚滚财源,冒牌基督徒不知会有多少!所幸神并未这样应许;「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饥荒若临到你,不要惊讶。这并非意味着神的愤怒,而是他所允许的试炼,好让你往下扎根,就像狂飓使得树根更深抓牢地面。



二、「亚伯兰就下埃及去,要在那里暂居。」

??埃及的历史何等辉煌!它已持续了许多世纪,神秘,奇妙,充满对人类命运的深刻省思。那里有金字塔,人头狮身的怪物,威武的王朝和壮观的尼罗河。埃及向来是世界的谷仓,尼罗河定期泛滥,在茫茫漠原之间灌溉出迤逦千里的绿田,千古以来各国的人都来跃粮,像约瑟的兄弟们一样。使徒行传中那艘载保罗前往罗马的船,便是来自亚历山大的运粮船,满载着小麦供罗马人食用。

??按照圣经的寓意,埃及代表与世界联结,倚靠肉体的膀臂。「祸哉!那些下埃及求帮助的,是因仗赖马匹,倚靠甚多的车辆,并倚靠强壮的马兵,却不仰望以色列的圣者,也不求问耶和华」(赛三十一1)。

??在犹太历史中,神自己有时命令他的仆人暂时前往埃及避难。当雅各徘徊在迦南边境,一方面想到约瑟那里去,一方面又不愿重复过去的错误时,耶和华对他说:「我是神,就是你父亲的神,你下埃及去,不要害怕,因为我必使你在那里成为大族。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创四十六3一4)。许多年之后,天使在梦中向约瑟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太二13)。在我们一生中某些时候,神可能会清楚指示我们照着他的旨意出到世界去,以达成神的某些目的。「去吧!如灯发光,」它似乎这么说:「像盐一样制止腐败。在我的名天天受亵渎的地方为我作见证。」只要是神以他无可置疑的呼召差遣我们,他必然保守、拯救我们,如同它保守、拯救雅各,他的后裔,及婴孩耶稣。

??亚伯拉罕似乎并未接到神的这种指示。他完全照着自己的判断行事。由于定睛在自己的困境上,全人便为惧怕所瘫痪;就像垂溺的人连根草也紧紧抓住一样,亚伯拉罕抓住第一个浮现脑际的救难方法。因此,未及询问天上的庇护者,他便率然下到埃及。

??这是致命的错误!多少人却一再重蹈。他们也许是神真实的儿女;然而,在惊惶失措中不觉采用了颇有问题的自救途径,因此为往后的人生种下了愁苦和灾祸的种子。有些基督徒妇女们为了渡过财务上的艰难,竟与敌对神的人结漓,基督徒商人为了融资,而与不讨神喜悦的人合伙。为了能够排除困境的压力,维持住外表的尊严,基督徒不管灵命深浅,常会寻求世界的帮助,这不正是下埃及吗?

??如果亚伯拉罕把责任交给神去负,对它说:「你把我带到这里,现在你必须负担起供养我和家人的重负:我要留在这里,直到清楚你要我怎样行,」那该多好!如果你们当中有人因为单纯顺服主而落入极端的艰难中,请勿透过艰难看神,像透过雾看消减的阳光一样;务必透过神看艰难,把神放在自己和逼人的困厄之间,把责任全交给神。神把你带进困难中,或许为了要藉此加强你的信心,证实他的大能。请等候主吧!并且信靠它,他的名是「耶和华以勒」——它必预备。



三、罪又生罪。

??亚伯拉罕失去信心下埃及时,他也失去了勇气,竟然怂恿太太谎称是他的妹子。他会听说埃及人淫佚好色,恐怕他们为了夺取撒拉而杀掉他;撒拉虽然已不年轻,必仍俊美迷人。

??说撒拉是他的妹子固有几分真实,但这样说是存心撒谎;埃及人果然受骗了,「撒拉被带到法老的官中。」亚伯拉罕这样作实在是卑下又懦弱,无可脱罪。这样对待长久以来坚贞地跟他甘苦与共的伴侣,实在残忍,并且会危及神所应许的后裔。然而,事情还是发生了。唉!每当失去信心,全人充满惊惶时,我们会不顾一切交情;只要自己能脱身,连最亲近,最疼爱的人都可牺牲。

??世界也许会厚待我们(创十二16),但比起我们的损失,却只是微不足道的补偿。在埃及设有耶和华的祭坛,与神没有交通,没有新的应许;有的只是一个冷清的家,和作错事的懊悔。当浪子离开父亲的家园,短时间或许能纵情作乐;但不久便耗尽一切使人生值得活着的事物,落得像猪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别无出路,只有回头,像亚伯拉罕一样离开埃及,回到「起先筑坛的地方」(创十三4)。亚伯拉罕在埃及的失败让我们看清了这位先祖的本性,其中并无英勇可言;同时也暴露了他善于作伪、欺骗的倾向,这点与他的后代无甚差异。

??我们应该感谢神,圣经未曾把圣贤犯罪的故事略去不录。它的真实性由此可得明证,对我们又是何等的激励!如果像这样的人在神的塑造下尚能成为神的朋友,我们这些曾经违逆过信心呼召的人,不也能努力臻于同样的境地?神对他的圣徒所要求的,惟有内心的顺从——完全的降服。只要这些因素存在,即使我们本性的土壤既贫瘠又容易长杂草,它也能从我们身上塑造出一个亚伯拉罕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12.2007 13:3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01 编辑

与罗得分开--创世记十三9


    在前一章中,我们思想了被神塑造成圣徒的人原有的品质。亚伯拉罕的本性并不比一般人优越,为了获利或避祸,他不惜编造谎言。实在很难想象这样的人能臻至如止崇高的道德境界,凌越当代的人,睥睨千秋,遥遥望见基督的日子。然而,这是事实。想来真令人鼓舞。

??我们的神并不需要用高贵的人格作为他杰作的素材。它能从顽石兴起儿女,将蒺藜变成松树,荆棘变成桃树。他可以呼召渔夫离开渔网,税吏离开税亭,造就他们成为传福音的人、使徒和殉道者。我们的本性实无可夸—一狂野、败坏的血气流贯我们全身;然而,岩从这样的顽石能兴起亚伯拉罕的后裔,神的权能就更形彰显。它所采用的素材愈是无指望,他的恩典和能力所成就的奇迹便愈使他的圣名更获得荣耀。

??「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都从埃及上南地去。」

??这真是奇妙!从人的角度看,我们料想他恐怕无法从那可悲的错误和失败中转回,并且还得承受报应,永远见不到忠贞的妻子,良心也将终生烙上怯懦、背叛的印记。即使撒拉被归还,他也难从自设的网罗中脱身而出。受骗而愤怒的法老必定谋求一些对策,报复这位辜负他厚礼相待的外地人!

??然而,不。恰与所有人的想象相反,耶和华代表它最卑怜的仆人出现。许多年之后,他向君王大卫倾心吐意,这位诗篇的作者于是咏出:「不可难为我受膏的人,也不可恶待我的先知」(诗一○五15)。何等奇妙的温柔!神并不因一次的犯罪就撇弃我们。「他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天离地何等的高,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诗一○三10一11)。就这样,它不计较人屡次的跌倒和错失;为求达到神圣的目的,他慈爱地在「惹事的根」(伯十九28)身上作工,直到将这人从邪恶中释放出来,提升他进入有信心、有能力的生活,并成为自己亲密的朋友。「我的仇敌阿!不要向我夸耀;我虽跌倒,却要起来;我虽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作我的光」(弥七8)。

??法老被这神圣的声音所警戒,又有一种力量拘束他不可加害于神的仆人,他就命令「将亚伯兰和他妻子,并他所有的都送走」。因此,我们又看见这队行旅再次穿越巴勒斯坦南方的高原,重返伯特利,也就是从前初入巴勒斯坦支搭帐棚的地方。神拯救的能力何等完全!埃及王竟然没有收回为撒拉付出的聘礼。「牛羊,骆驼,公驴,母驴,仆婢」仍是亚伯拉罕的;于是,我们看见「亚伯兰的金、银、牲畜极多」。无疑的,这趟埃及之行为这家族往后庞大的产业奠下了根基;也因此促发了紧接而有的困扰。起初的确是困扰,但神奇妙地在其中管治,结果使得他的子民更靠近他;长久依附在真金上的杂质终于被析离而出。在此之前,我们屡次读到「罗得与他同行」,往后,不会再有这种记载。



一、罗得是谁?

??他是亚伯拉罕死去的兄弟哈兰的儿子。他也许继承了父亲的产业。他所以跟着叔叔横越沙漠,也许私下里盼望改善家业;但愿他的动机更高超些。看来他像是那类纯因跟对朋友而非遵从神而得以发达的人。他里面洋溢着的是一股英雄式的信心,对未试之境、未知之地的憧憬,和对某种宗教运动的兴奋;他被卷入这潮流中,决心一起前往。他正是天路历程最早阶段里的「易迁」,也许他自以为与亚伯拉罕一样热心;其实不然。他只是一声回音,一道微弱的返照,滚滚巨流中的一小碎片。

??在每一个伟大的宗教运动中,总是会有一些人投身其中,却不认识背后推动的力量。这些人,你要当心!他们不能承担分别为圣的压力。热度不久就会从他们身上消退;由于没有神的呼召和异象,他们会成为阻碍和困扰。一旦安居在营内,或内心别有其它目的,他们便会降低属灵的语调,受世界的策略吸引,建议一些我们原本不会想到的方法,随而把我们拖向世界。

??惟有灵里的启示能带来神子那般真实、分别而顺服的生活。如果所激励你的是一些次等的事物,诸如兴奋、热心、时尚、影响力,你自己将先成为别人的障碍,而最终以失败收场。省察你自己,看看你是否在信心里。你必须证实自己。如果你明知自己是由自私、下等的动机所策动,就当恳求神向你吹入他纯洁的爱。



二、分别的必须性。

??下埃及的失败也许正是出于罗得的不良影响,其程度超过我们所知道的。如果亚伯拉罕可以完全自主,他可能不会想到要下埃及,那么,圣经中便能多出一段铍述信心操练的文字,让我们看见在灾难的威胁、饥荒的包围下,信心如何守住神的应许,耐心等候,直到神吩咐迁移,或使他能够安全留在原地。下埃及这件事的确散发着与罗得未来的生活极其类似的气味。总之,在神的计划中,时间已到,罗得这种低俗、属世的灵必须分别出去,好让亚伯拉罕孑然独立,在没有靠山、参谋和盟友的情况中,回头单独倚靠神的谋略和帮助。

??单单外表的肉体与不敬虔的世界分别是不够的,必须里面灵也有所分别。离开吾珥、哈兰 和埃及还不够,我们必须也摆脱罗得。人尽可住在僧院中远离尘寰,除了召集敬拜的锺声和肃穆的清吟外,别无杂响聒耳;然而,只要胸中别有它念,有一罗得萦怀,就不能分别为圣——这是使信心,以及一切人生的至善至美,得以成长的条件,它使人在地活着如同在天,罗得必须离去。「你们要知道耶和华已经分别虔诚人归他自己」(诗四3)。闲杂人不能闯进神的禁区。

??渴望成圣如鹿渴慕溪水的人啊!你曾否衡量要付的代价?你能否承受剧烈的痛苦?圣徒被建造非同儿戏。石块必须完全与山岩分开,才能让神的凿子加以雕琢;金矿石必须丢进锻炼的火中,才能被铸成、锤成帝王华美的装饰。

??正如亚伯拉罕一样,所有渴慕住在神殿宇中的人,都需——与属世的供应断绝。我们必须预备向世界的斥责或喝采死;向肉体一切的野心和谋略死;向那类危害心灵的交谊之乐死;向内隐或外影的己生命死;甚至,如果是神的旨意,向宗教带来的喜乐和安慰死。

    如果靠我们自己,这是办不到的。如果彻底投靠神,甘心让他动工成全,我们将发现他会逐渐地、有效地、尽可能温柔地解开那些缠人的毒藤,把我们带进与他的心深相契合的境地。

??或许亚伯拉罕已经觉察与罗得交结的不良影响,并且早就想摆脱他,只是不知道怎么脱身。读者当中或许有人正陷在类似的处境中难以自拔。这时,只有安静等候神来释放,靠着神的恩典谨慎自持,不要像潮水中的小舟左右摆荡。要持续向神表明你渴望得释放。藉着祷告和信心,从狮子的尸身中取出蜂蜜。耐心等候直到神的时辰来到,他的手将打开闭锁的们,吩咐你出来。这时辰至终要临到,因为神对你的一生已有计划,这计划的宏伟使得神或你自己都不容许任何轻微或琐碎的障碍把它废除。



三、分别是如何发生的?

??当他们初进迦南时,伯特利周围的山谷足够满足他们的一切需要,现在却显得有点局促了。牧羊人总为了抢先从井里汲水,或让羊吃初生的嫩草,而时起争斗;牛群也经常混杂不清。「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

??仆人间的争吵常会向上扩散,把主人也牵扯进去。牧人向亚伯拉罕和罗得报告争吵的经过,两人极易因此恼怒对方。


??亚伯拉罕一眼看出这种情形不能再持续下去,尤其「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因为这些虎视眈眈的邻人一听闻他们的失和,会马上趁机侵袭。团结,他们便能站稳;分裂,就会跌倒。此外,纷争若传出去,亚伯拉罕所屈膝敬拜的神的圣名也会受到污辱。但愿环绕左右的世界也能这样遏抑天父家中的儿女互相争执、指责。

??于是亚伯拉罕把罗得叫到跟前,对地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么?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创十三8一9)。

??这个建议非常「明智」。他认清相争的原因,知道情况会一直延续下去。如果他厉声指责罗得,罗得必也恶言相向,裂痕就会产生。然而,他一语道破事情的根由,提议分开。

??他的行动非常「大方」。作为这队游牧行旅的长者和领袖,他无疑有权优先选择。但是,为了和平解决,他让出自己的权利。

??最重要的,这是「基于信心」。他的信心正开始实现它真正的地位,彷佛一只雏鸟初展双翼准备翱翔。神不是已经承诺眷顾他,赐给地产业吗?因此,他毫不害怕罗得会抢走信实的神所应允给他的。他宁愿神为他选择,不愿自己选择。

??对神有把握的人可以大方地轻看这世界上的事物。神自己便是他无法被夺取的产业;拥有神,就拥有一切。我们随后将看到,至终,那为自己营谋的人,结局绝对不如把选择的权力交给神的人:「别人若喜欢,让他们为自己选择吧!至于我,你当为我选择产业。」

[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2.12.2007 13: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12.2007 13:3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02 编辑

两种道路--创世记十三9


??亚伯拉罕与罗得站在伯特利的高岗上,应许地像地图一般伸展开去。至少有三面地域吸引不了牧人的注意,他们的眼光逡巡在群山峻岭问,一座座的山岳把许多肥沃的峡谷遮蔽在视野之外。但是,这片看来单调的山区却有一处例外,朝向东南的地方,有一道宽阔的河谷映入眼帘,约但河由此流淌而过,注入死海。

??即使从远处眺望,这两人也能辨出该地的富庶,苍翠的景观令人怀想传说中神所设立的伊甸园,眼前的景象与不久前他们曾经到过的尼罗河谷颇类似。这点使罗得眼睛为之一亮;他决心尽力为自己争取,好好利用叔叔这出人意外的慷慨。叔叔真是愚蠢,竟然拱手让出选择的优先权。我一定要抓住这机会,不容一丝温情的考虑干扰自己的利益。缺乏朝圣精神的罗得极有可能这样想着,他对自己眼光的锐利和判断的准确,具有强烈的信心。

??但是,不久他将后悔自己的选择,将对眼前这位他想占尽便宜的人感到愧疚。

??「罗得举目看见约但河的全平原……都是滋润的,那地……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于是罗得选择约但河的全平原」(创十三10一11)。他并未询问神为他选择什么,并未考虑该地的道德可能在他儿女和自己身上造成的影响。他的选择完全是由肉体、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做所决定,因为所多玛的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

??多少人像伯特利高岗上野心勃勃的罗得?一代接着一代,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站在峻拔的山巅上,眼前铺展着这世界所有的帝国及其中的荣华;试探者耳语道:只要向我臣服,这一切便是你的。他们满怀自信,急切地要为自己开创最美好的前途,从不考虑道德因素,除非它妨害一生中最重要的腾达机会——就这样,前仆后继的年轻人从远处眺望所多玛平原。像罗得一般,他们企图把石头变成面包,又不顾安危地从山头向下跳,妄想天使能及时接住他们;文向试探者跪拜,却发现他的应许落空,权力的美景原是幻影,这才懂得为自己永远失落的灵魂乞求——岂知试探者却在讪笑中消失,留下被他愚弄的人怆然独立在萧索的荒野。

??让我们不要因为罗得的选择未会顾及道德和信仰的因素,就过度谴责他,免得论断他的时候,我们也论断了自己。多少基督徒每天作着与罗得类似的事。

??一位弟兄邀请你去参观他在乡间新购的庄园。的确是迷人的地方,房子宽敞,地点适中,空气沁甜,花园和附有马厩的牧场面积广大,风景又怡人。当你看了一圈之后,问他星期天怎么办。这样问不是出于好奇,而是深知他需要稳固的信仰力量,才能对付从星期一早上到星期六夜晚因事业产生的噬人焦虑;同时也知道他的孩子正开始对神的事发生兴趣。「这点我倒从未想到」他说,或许接着回答:「这里确实和以前不同;但是人不能太求全。听说这个社区的风气相当好。」这不正是罗得的心态吗?因为牧草看来绿而茂盛,就用所多玛平原换掉亚伯拉罕帐棚附近的祭坛。

??基督徒的母亲难道不曾为了替女儿找一门像样的亲事,贸然加入一些鄙视福音的社交圈?世上充满了伤心人和破灭的幸福,不正因为许多人执意替自己选择时,眼睛睁得太大,所依据的准则却是些不够高尚的考虑?

??假如亚伯拉罕规劝罗得,指出他的错误,罗得会傲慢地反诘吗?「你以为我们事奉主的心都不及你热切?所多玛正需要像我们这样的人去作见证。光不是应该照在黑暗中,盐不是当撒在腐败的地方吗?」亚伯拉罕也许不知如何反驳罗得,心里却确知那促成罗得选择的并非这些考虑。当然,要是神差遣人到所多玛,神就会保守这人,像他保守在巴比伦的但以理,使任何事都无法伤害他。这人将像瞳人一样受到保护:眼窝防卫它免受暴力的攻击,眼睑和睫毛细密地排挡尘埃。然而,如果神并未明确差你到所多玛,自己率然前往就是跌倒、犯罪、自投罗网。

??且看罗得如何迅速卷入漩涡中。首先,他眼睛为之一亮,马上作了选择,随后离开亚伯拉罕向东行,不久便把帐棚移往所多玛,在那里定居,成为当地的参事,坐镇在城们口。他把女儿嫁给两个所多玛人,他们也许出身于附近最有教养、影响力最大的家庭。到了这个地步,罗得已完全丧失作见证的能力了。倘若他扬声斥责可耻的秽行,反击回来的是令人心痛的嘲笑和暴力的威胁。他残存的公义心偶尔会为这地担忧,却得不到任何共鸣。他后来竟沦为基大老玛的俘虏,所有的家产随着城市遭到毁灭,连妻子都变成一根盐柱。所多玛的祸害更且在他的女儿们身上留下明显的烙印。这个不幸的人晚景实在堪怜,蜷缩在洞穴中,一无所有,自己犯罪的结局一幕幕重现在眼前。

??这的确是幅可怕的图画。同样的下场也要临到每一个不按神的旨意,却依据潮流、佚乐和对尘世利益的贪恋,自己选择家庭、朋友和环境的人。如果这种人终究得救了,也是像罗得一样,要经过火才能得救。现在,让我们转向另一个比较吸引人的主题吧,进一步思考神如何对待亚伯拉罕,一位受教以朋友的身分与神相交的人。


—、神总是亲近分别为圣的人。

??「罗得离别亚伯兰以后,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也许亚伯拉罕正觉得非常孤单,因为罗得向来是他亲近的同伴。当随营的仆从都移走了,罗得也消失在远方,他或许被一阵凄凉笼罩,像一个人在十一月天雾气弥漫的黎明,起大早送友人搭第一班邮车离去一样,就在这个时候,神对他说话。

??我们都很怕失去朋友和同伴。见友人一个个离去,自己踽踽独行,是件颇难受的事。年轻的女孩子很难拒绝大伙儿一起看戏去的邀约,眼看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同往,自己却独守在家,这一番滋味实难消受。每年一度的竞赛来临时,若不与同事凑兴打赌,就显得你这个人没趣透顶。若是生意人,明知自己的良心过不去,但不同流合污耍手段,简直难以在惯常参加的社团立足。一个基督徒老师,即使不同意其它老师的作风,但特立独行往往使你落得郁郁寡欢。基督徒要固守原则而不孤单,真难!

??但是,如果我们确实希望单单为神而活,势必割断许多牵连,舍弃许多酒肉之交,革除许多癖性和习惯。

??不要太去在乎这阴暗的一面,让我们瞥一眼神应许的彩虹所照亮的另一面。每当有人愿意顺服呼召,奉献自己的生命为神的旨意而活,人心臆想不到的异象、声音和安慰的话语就会豁然开启。神会点铜成金、点铁成银、化木为铜、化石头为铁。不再有强暴、荒废和破坏。白昼不需要太阳,夜晚不需要月亮,因为神已成为投靠它而分别为圣的人心中永恒照耀的光。悲伤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亲爱的弟兄啊!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林后六17一七1)



二、神为信靠他的人所成就的,胜过他们自己所能行的。

??「举目观看」,这个词在附近的经文中出现过两次。但其间的差别何等大!罗得举目观看,在属世的筹算下,所见全是自己的利益;亚伯拉罕举目观看,不在乎什么会带给自己最大的物质利益,乃是看见神为他所预备的。这真是好得无比!如果我们能定睛注视神,直到他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创十三14一15)。

??神荣耀那些荣耀他的人,「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他「迎接那欢喜行义的人」。我们若是行事正直;为了避免纷争,把最好的让给周围的人;把神的利益作为优先考虑,自己的摆在最后;为天国的荣耀和降临尽心竭力;就必将发现神会亲自为我们的利益作主,而他所成就的要远超过我们自己所能的。罗得必须恳求所多玛的人给予他居留的权利,因他未拥有那片土地的所有权;亚伯拉罕并未要求,全地都赐给了他,包括罗得由衷喜爱的那片绿原。「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这里几个表示方位的字非常耀眼,让人油然想起「基督的爱长阔高深,过于人所能测度」。迦南地绝大部分为山脉所遮,但眼前所见的已够让这颗信实的心雀跃了。同样,我们也许尚不能识透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所存留的爱,但灵程日愈提升,所见便愈宽广。分别为圣的巅峰将把那无边际的辽阔充分展露出来。

??到英国西部高地旅行的人,遥望海湾那片清澈、耀眼的水面往山脉里延伸,都会觉得心旷神怡。然而,等他越过山坡,放眼一望,浩瀚的大西洋沐浴在夕阳中,方才吸引自己屏息观赏的美景随即相形失色。同样,当灵命在成长中日惭提升而分别为圣时,就能更丰富地体验到基督那不受囿限的爱和性情。

??神的应许总是逐日升高,一个比一个丰富,多福。在米所波大米,神说:「我……要指示你地方」;在伯特利:「就是这地方」;到了这里:「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我们将发现连这些也不过是轻描淡写而已。神便是这样吸引我们成圣。除非我们勇于担当,他不会赐下什么——为的是试炼我们。他也不一开头就全般赐下,免得我们一下接受不了。他的手中永远有无尽的祝福为我们存留。噢,神那未曾被发掘过的余宝!谁曾经见过他的那颗最后的明星?



三、神吩咐我们支取他的赏赐。

??「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神要亚伯拉罕放胆感受这地的辽阔,彷佛所有权状已握在他的手中。他可以享受它、走遍它、把它当作是自己的。藉着信心,他要看待这地如同自己已绝对拥有了它。

??关于信心的支取,这里教导我们一个深刻的功课。「你要刚强壮胆」,神六次对约书亚说。「刚强」指的是手腕要有力量去攫取;「壮胆」指的是膝盖要不屈不挠地站稳。愿我们的信心在这两方面都够刚强——刚强地获取,刚强地维持。

??基督徒灵命之所以不同全在于此。对我们所有人而言,主储备了同量的属灵福分;有些人却懂得经常且充分地支取它。我们应该「纵横走遍这地」,充分利用基督的丰富。我们不仅仅以他在神的右边为我们所作的为满足,并且更要在每个需要的时刻不断向它祈求。

??我们无须惊讶亚伯拉罕移居到希伯仑(这行动意味着「交通」),并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更新的恩慈呼召我们与这位不离弃人的全能朋友进入更深的交通。它既这样对待我们,让我们设立崭新的祭坛,把自己和一切所有的,重新献给它那蒙福的事奉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12.2007 13:3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03 编辑

争战之间--创世记十四9


??创世记第十四章所记载的战争并不只是攻城掠地而已,那是一次惩戒和讨伐的长征。基大老玛是当时的拿破仑。他的首都书珊位于以拦,越过沙漠,在底格里斯河的另一边。早在亚伯拉罕未移居迦南之前,这位穷兵黩武的征服者已经向南侵略,降伏了约但河谷的城镇,控制了大马色和孟斐斯(Memphis)之间的交通孔道。罗得往所多玛迁移时,平原上的诸城已向这位威武的君王进贡。

??许多年后,所多玛、蛾摩拉、押玛和洗扁人不甘长期臣服人下,遂起而叛逆,基大老玛被迫进行第二次征伐,一面惩戒叛城,一面重振声威。他联合了幼发拉底河谷的三个盟友,横扫过沙漠,攻打住在巴珊和摩押山区的野蛮部落。他的计划显然是先蹂躏约但河谷诸城周围,再一举包剿他们。

??最后,这支联军集中主力攻击所多玛近郊,在那里遭遇激烈的反抗。由于当地之土质多坑,骑兵和战车不易行进,城里的人遂决定冒险以肉搏战对抗。即使土质有利他们,但这群柔弱、萎靡的平地人仍节节败退,证明社会的腐化必导至政治的倾覆。随着军队的溃败,这些富庶城镇的居民沦为俘虏,财物也被掳掠一空;来不及逃亡的人都成了阶下囚,彼胜利的行伍带走。

??这支大军缓缓沿着约但河谷凯旋而去,众人陶醉在胜利的狂喜中,脑里想的尽是丰富的战利品和成群的俘虏,他们「把亚伯兰的侄儿罗得,和罗得的财物掳掠去了;当时,罗得正住在所多玛。」有一个逃出来的人爬过山岗,到亚伯拉罕搭帐棚的地方,可能从前他随从罗得时曾住过这里。「亚伯兰听见他侄儿被掳去,就率领他家里生养的精练壮丁……自己同仆人分队杀败敌人」(创十四14一15)。



一、这是分别为圣的人为他人所采取的一次无私又成功的行动。

??在自然的屏障下,亚伯拉罕与邻近的友人结盟,从远处观察掠夺者的行动。「虽有千人仆倒在你旁边,万人仆倒在你右边,这灾却不得临近你。你惟亲眼观看,见恶人遭报」(诗九十一7一8)。若谨慎考虑,亚伯拉罕应劝服自己置身事外:「感谢主!我能幸免于难,现在我千万别插手千预,免得这些强盛的王与我为敌。」

??但真正分别为圣的人不会这样理论。须知一个人被分别出来归给神用,是为了更有效地去影响这个神所关切的世界;透过少数蒙拣选的人,神对世界持有极恩慈的目的。真实的分别(由于对不可见和永恒事物的专诚,所以不受时间和感官局限)是信心的果效,总是藉着爱心行事;这爱心温和地关切着那些被尘世和罪恶缠绕的人。信心让我们能超然独立,却不使我们沦为冷漠。一听见弟兄被俘虏了,一个真正分别为圣的人会马上武装起来,出去追赶。

??弟兄姊妹啊!你是否听说过弟兄被掳的消息?为什么不趁早解救他们呢?如果需要采取立即而无私的行动,你却袖手旁观,这种「分别」难道是真的吗?

??亚伯拉罕的介入是无私、及时、又有效的。他所拥有的武力实在非常单薄;但由于轻械挺进,四、五天之内就迅速在约但河发源的山区赶上阻滞不前又恃胜松懈的联军。他采取乘夜偷袭的战略,出其不意地进攻,把联军追杀得抱头鼠窜,直到大马色的古城。「将被掳掠的一切财物夺回来,连他侄儿罗得和他的财物,以及妇女人民,也都夺回来」(创十四16)。

??情形不总是如此吗?那些过着分别为圣生活的人,当有行动的需要时,总能迅疾行动又马到成功。住在所多玛的罗得既不能提高当地的道德,也不能保卫那个地方,惟有住在山区的亚伯拉罕能够成功地抵御强暴的王。有人说你必须与属世的人沆溅一气,才能救拔、提升他们,因此邀请你同逛歌台舞榭;这种人的话不要信。罗得救得了所多玛吗?凡是不待神的命令就放纵私欲苟安于世的人,其下场必与罗得相仿。如果你要把我举起,就必须站在比我高的地方。阿基米德若想移动地球,必须把他的杠杆固定在离地球相当距离的支默上。



二、成功经常是试探临头的信号。

??所多玛王并未被俘,他大概及时从战场逃到山呕避难,当他听见亚伯拉罕英勇伦袭成功,马上出来欢迎他。他从约但河平原往上穿过峡谷,进入山区,在亚伯拉罕及其同盟返回希伯仑的途中迎接他们。

??两人在王谷相遇,就是后来押沙龙为自己立石柱的地方(撒下十八18),这地靠近后来发展成耶路撒路的撒冷城。这一次两族代表间的会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一其中的一族如今因另一族族长的拔刀相助而免于灭亡,日后却逐渐衰颓,直到被这人的后裔倾覆。

??比这地的历史性更值得记念的,是这次会合的属灵意义。由于感激亚伯拉罕的援救,所多玛王只要求他交还战俘,其余的掳物都归他和盟友。

??这必然是相当诱人的报偿。能有机会接收数目庞巨、搜到自几座城的掳物,对一个牧人而言,实在不是小事;尤其他似乎有权这么作。

??但亚伯拉罕听都不听。他的灵命似乎已操练妥当,抵挡得了这试探,因为他像是述及过去的一笔交易似的说:「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华起誓;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这是对于特殊待遇何等高贵的推拒!也是一个活泼信心何其荣耀的表现!

??所多玛王的提议与主在旷野所受的试探一—撒但说只要你顺服,我就把万国的荣华全赐给你——正相彷佛。这种试探不也经常临到我们每个人吗?我们岂不被诱接受世界的工价?世界急切唆使我们为它服劳,使我们觉得既从它得报酬,就必须听命于它。世界知道,只要接受它的津贴,我们将会放弃独立的地位,沦落到它的等次上,再也不能作见证对抗它,原先的能力被切断,结果变得与一般人一样软弱。

??理论上,我们可以辩称:我们能用不义之财行善,实行起来,却非如此。碰到所多玛的财富之手会被烧伤,用所多玛财富所支持的属灵工作,必定要凋零。此外,我们既是天地之主的后裔,是至尊君主的儿女,他不但把独生爱子赐给我们,更允诺要将万物赐给我们,既然如此,我们何必仰仗世界的财富?宁可一贫如洗,直到他使我们富足,把经过他火炉炼净的真金赐给我们。情愿天天从神支取生活所需,胜过仰赖所多玛金子(不义工价)的人,何等有福!



三、神未雨绸缪的恩典。

??神若不先让亚伯拉罕和麦基洗德相见,预备好他迎接接下来的事件,亚伯拉罕恐难获得那么大的胜利。在击败基大老玛之后,未逢所多玛王之先,神让他遇见了麦基洗德——撒冷的王与祭司,这位工的名字以前都未提及。

??目前我们先不详述这位与主堪可比拟的神圣人物所具有的属灵意义,先说他带饼和酒来祝福因争战而疲乏的亚伯拉罕,把神的新名——「天地的主」—一印在他的心版。这是圣经第一次出现的对神的称呼,使亚伯拉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与所多玛王交接时,便如此称呼神;神的这个名字便是他第二次得胜的凭藉。一旦有关神的这个新启示响彻耳际,彻底丰富了他的心灵,他又何必再接受从人来的好处?

??这不正是主耶稣的工作吗?当我们争战疲累归来时,他出来迎接我们;大试探要临到的前夕,它也预先出来装备我们。他不但为我们祷告,像为彼得一样,更为争战而装备我们。他赐下新的启示、让我们对他的性情有新的看见,并用神圣的思想充满我们的记忆和心田,使我们对抗仇敌的进攻时,能刚强壮胆。噢,这是何等无比的恩慈!他预先警戒我们,预先装备我们,用他良善的祝福作我们的前锋。

??下次当不敬虔的世界以贿赂前来试探时,让我们记起神的名——天地的主——这名曾经是亚伯拉罕得胜的凭藉。我们的父既是万物的主,他拥有天空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中的游鱼和岩石中的矿脉,我们何必让那似乎是生存必需的不义之财来玷污自己的手?

??神常常将我们锻炼得又甘甜又坚强,或让我们经历独特的属灵经验,别无它因,乃为了装备我们以应付将临的苦难。每当这时刻到来时,让我们把握机会,并存心感谢主,因他在敌人来袭前已先将城堡装备妥当,因他赐下新名,使我们能够克服所有人和魔鬼的诡计。

??噢,忠诚的心灵所敬拜的王,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常与你相遇;尤其当某一诱惑者正在我们周围布下罪恶的网罗时,愿在你的赐福下,我们因联结于你的恩典而能预备好面对未知的将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12.2007 13:4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13.3.2009 13:03 编辑

麦基洗德--希伯来书七1

?? 这是基督!这段经节洋溢着他名膏油的馨香。「我起来,要给我良人开门;我的两手滴下没药,我的指头有没药汁滴在们闩上」(歌五5)。让我们从繁忙的生活中脱身而出,缅想横贯圣经首章到末篇的地——充满每颗圣徒之心申阿拉法和俄梅戛。以这段有关撒冷王麦基洗德的奥秘记载为起点,让我们试着窥测它本性里那不可测度的深邃。

??若说基督是按着麦基洗德的等次被立的,这话有其含义;但若说麦基洗德是按着神儿子的等次受造的,则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麦基洗德「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似]。基督是一切的原始;从亘古到永远都具备着那些使它成为我们至宝的本质。这些本质似乎等不及到时候满足时才彰显出来,它们切切地渴望被表达出来。自古神就喜悦人类,所以,这位神秘的祭司被册立为王 ,在时代的狂飓中,统治着他的平安之城,好在人间预宣天上荣跃的生活,这是神为人设计而正在天上实现的,到了恰当的时候,就要显现在人间,就是在麦基洗德按基督样式生活的地方。多么希望我们也能接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为祭司,也能被模成像神的儿子!



—、麦基洗德是一位祭司。

??在馨香的早晨和多露的夜晚,烟柱在清新的空气中盘旋而上,表明出至少有一颗心真实地忠于至高的神,把周围族人的罪孽和哀愁带到他的面前。他似乎对时代的需要有着敏锐的同情,这正是祭司真正的标记(来四15)。因此,他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自然而然接受他独特的地位。人需要有一位祭司,因他们本性不敢与至圣的主宰接触。污秽与纯洁、黑暗与光明、无知与真知之间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历代以来,人总会从同胞中选出一人在神前代表他们,并在他们之前代表神。这是一种天生的本能。我们荣耀的主正足以满足人的这种需要,他为我们站在神的跟前,与非受造的那「光」面对面,不断地为我们代祷,同时,他也非常怜恤我们的软弱、无知,是我们受试探时的帮助。我们何需舍近求远?何需模仿米迦为自己设立一个人手所造的祭司(士十七10)?为何容许别人承受这个神圣的名,或介入这个神圣的职事?只有基督能满足神的需要,并且「是与我们合宜的」(来七26)。



二、这项祭司的职事是从神来的,并由誓约所印证。

??利未家的祭司是照「肉体的条例」(来七16)执行职事。他们担任祭司,并非因为有特别适合的秉赋,或有来自天上特别的呼召,乃因他们生在世袭圣职的家族中。相反地,基督的祭司职事是神赐给人的最佳礼物——给你,也给我,比春天的花朵、阳光或空气更珍贵,更不可或缺。若缺少它,我们的灵魂将永远飘泊在撒哈拉沙漠。「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来五5)。他原是蒙神的呼召,按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作大祭司。他的任命极其庄严、隆重,所以必须以「誓约」确立。「主起了誓决不后悔。」「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来七21,17)。这的确是极大的安慰。人的背信或忘恩都不能改变这个祭司的职事。永生的神绝不会背弃这誓约。他将「永远」写在大祭司的额上,当他走动的时候,从他的金铃铛响出「直到永永远远」:象征「不可改变的祭司职事」正是他荣耀本体的法则。哈利路亚!在尘世波谲云诡的变化中,人心与神永恒计划的太古盘石相遇时,不禁要发出赞美一—它永永远远被神立为祭司!



三、这项祭司的职事是普世的。亚伯拉罕尚未受割礼。

??他还不是犹太人,仍只是个外邦人。他是以多国之父的身分站立、敬拜,并从麦基洗德神圣的手中接受祝福。亚伦的后裔所承受的祭司职事并非这样。人要分享它的益处,必须成为犹太人,接受犹太教入教的仪式。只有犹太人的名字才能出现在祭司的胸牌上。也惟有犹太人的需要或罪过能蒙祭司的代求,但基督却是世人的祭司,他吸引众人归向他。人只要承认自己是罪人并诚心悔改,得以永远连结于他的性情,就能成为属他的人,可以随时呼求他,永远不会被拒绝。他是你的祭司——一你个人的祭司,仿佛除你之外,无人向他呼求着。将你的故事全盘告诉他,不必隐藏、掩饰或歉疚。所有来自不同族类、国家和语言的人都汇集在它里面,普世均受欢迎;而种种的需要都能获得满足。



四、这项祭司的职事胜过人所设立的其它祭司职。

??如果世界所有祭司职事中有一种祭司独具无可辩驳的优越性,那就是亚伦后裔的职事。它也许不及尼尼微神庙中的祭司职那样古老,不及摩弗和底比斯寺院里的祭司那样博学;但它却具有无可匹比的尊贵——一因整体而言,它是从神的话语中产生的。然而,甚至亚伦的等次也必须臣服于麦基洗德的等次之下。的确如此,因为当麦基洗德迎接亚伯拉罕时,利未已经在他先祖身中;他藉着亚伯拉罕付了十分之一,并藉着亚伯拉罕心悦诚服地向这位比他伟大的人跪拜,承受他的祝福(来七4一10)。当太阳已照临我们时,何必注目群星?除了这位有权能的中保、人的光、自己成了牺牲的祭司,我们何必再追求其它?它凌驾在一切对手之上,已经单独献上了祭礼,完成了独特的使命。



五、这项祭司的职事参与了永世的奥秘。

??我们不需认为这位神秘的人物真的无父、无母、无生之始、无命之终。圣经的作者所确定的事实是,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供给我们。圣经或秘而不宣,或淋漓叙述,都有它的目的。这些细节无疑被诲涩所包裹,以便能有更清晰的表象反映出那无法以表象传达却永远常存的荣耀。他是一切日子的开端,万世的君主,是自有永有的那位。他本体的太阳,像它祭司的职事一样,不知有白昼,不从子午线消沉,也不自西天降落。

??他成为祭司「乃是照无穷之生命的大能」。「他是长远活着,替我们祈求。」如果约翰在拔摩岛上的异象中所见的他,发白如雪(启一14),那不是苍老的霜白,而是荣耀的光辉。「既是永远常存的,他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它是「昨日今日直到永远是一样的。」从前为先祖们所行的,今日他行在我们身上,将来也要行在呼求它拯救的罪人身上。



六、这项祭司的职事是有君尊的。

??「这麦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利未家的祭司职事岂能与此相比?

??君主和祭司的职务向来很谨慎地被分开着。乌西亚企图将它们合为一时,立刻受到麻疯的攻击。然而,耶稣在世的日子,它们何等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作为祭司,他怜悯、帮助和喂养人;作为君王 ,它连狂风巨浪也能控制。以祭司的身分,它发出高贵的代祷;以君王的身分,他极具威严地宣告:「我要……。」作为祭司,他抚摸马勒古的右耳(约十八10;路二十二50);作为遭罢黜的君主,人们选择了该撒而弃绝了它,将他置之死地。以祭司的身分,他为谋害他的人代求,向濒临死亡的强盗谈论乐园的事;而它君王的身分正可从附在十字架上的宣告获得印证。作为祭司,他向着使徒们吹平安的气;作为君工,他升高坐在宝座上。

??麦基洗德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来七2)。请注意这个次序;并非一开始就是不计代价、牺牲仁义换来的平安,而是仁义居先——一包括他个人性情里的仁义,以及代替我们满足神律法要求的仁义。建立在这稳固又不可摧毁的根基上,平安的殿巍崧矗起,让人的灵魂可以在此躲避时代的惊涛骇浪。「公义的果效必是平安;公义的效验必是平稳,直到永远。我的百姓必住在平安的居所,安稳的往处,平静的安歇所」(赛三十二17一18)

??噢,灵魂啊!你对他抱持什么态度?许多人乐意接受他为祭司,却拒绝以他为王。这是行不通的,他必须是你的王,否则就不是你的祭司。他必须按着前面论及的次序为玉,先让你称义,再赐你出人意外的平安。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与他讨价还价或争辩;接受自己所面临的处境,让你的心成为撒冷,平安的城;在那里,这位有君尊的祭司将永远为王 ,无人比舍身就死的它更适合来治理这城。「宝座与四活物并长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启五6)。千真万确!那位爱我们以至于死的人于是配得这宝座的。



七、这项祭司的职事收受所有的十分之一。

??「先祖亚伯拉罕将自己所掳来上等之物取十分之一给他」(来七4)。这条古老的惯例应令我们这些基督徒觉得羞愧。先祖献给代表基督的麦基洗德的,比我们献给基督自己的更多。如果你从前不曾这样作,请立刻起而行,把你的时间、收入和一切的十分之一归给你的主。「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不,荣耀的主,我们不以此为足,请取用一切,因为一切都是你的。「尊大,能力,荣耀,强胜,威严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国度也是你的;并且你为至高,为万有之首,我们的神阿,现在我们称谢你,赞美你荣耀之名。」




[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4.12.2007 10: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4.11.2024 12:5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