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赏析] 为人处事之智慧!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0:07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每一天的决战

在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路上,到处充满了虔诚的僧侣,他们沿着这条路去朝拜佛祖。有的人刚刚起步,有的人行程过半,有的人已近在咫尺。但在佛祖的眼中,哪怕还有一毫一丝的距离,也不会放弃考验众僧侣的机会。

道路的两旁布满了鲜花,还有结满果实的树木,但在鲜花、果实的后面,佛祖布下了万丈深渊,里面全是硫磺火湖,张着贪婪的嘴巴。佛祖设置了两重境界,在诱人的表征下隐藏着一个教人警醒的深渊。佛说,堕此深渊者,尘心未泯,不可见佛。

路上的僧侣一个接一个心怀虔诚地行进,当空的烈日如火一般炙烤着大地。大地似蒸笼,热流滚滚,没有丝毫的凉风。僧侣们的头上沁出豆粒般大小的汗珠,滴滴滚落,前胸后背被汗水打湿,紧贴在肌肤上。盐水浸入毛孔,使本来灼伤的皮肤痛上加痛。僧侣们在求真的路上饱受煎熬。

越接近佛祖,路上的磨难越深重。

有的僧侣不堪忍受,不住把眼瞟向路旁鲜翠欲滴的水果。不住的探望,使他们的脚步延缓了。到最后实在忍受不了饥渴的折磨,便丢开眼前的佛祖,伸手去攀摘树上的果实。谁知,手刚刚触抵水果,脚下便悬空起来,身子直立着向深渊堕去。深谷中哀号不断,充满了悔恨和绝望的声音。

几十年的修行,眼见就要成正果了,却忍不住最终的诱惑,前功尽弃。实在痛心。

而虔诚的僧侣,忍受饥渴,宁肯倒在求佛的路上,也不向诱惑低头,他们心诚意坚,如磐石一般;只有这样意志坚定,克己律己,才能得见真佛。

辑此一集,专述律己之术,以供读者参悟。

每一天的决战

人生如梦,而生命是永恒的。转瞬即逝的生命比所有的财宝都珍贵。将如此宝贵短促的生命无所事事地轻抛是可耻的。

对人类来说,没有比为使命而活着更可贵的了,同时也没有比不知为何生存更空虚的了。彷徨的人只不过在别人眼中是自由的,对不得不彷徨于路的人来说,他没有了生存的根基,打发着一个个充满不安和内心空虚的苦恼日子。没有使命感的人生犹如彷徨的人生。

人类生命中有一个像最大公约数一样的共同基础,就是生命的支柱。在这个基础之上,人们的才能、天分得到发挥。若失去了做一个人的最本质的基础,再杰出的才能也会枯竭,甚至会耗尽生存的力量,不得不走向衰亡。人类生命中这种必备因素是与生俱来的,熟知人的本质基础之后,才能去寻找可充分发挥个性的合适场所。

“既然是人就要竭尽全力生存。”把这一条当做焦点来观察一个人就会发现,外表的不同都是枝节。去掉这些枝节,只会剩下赤裸裸的生命的胴体。要判断他的人生价值,这是惟一的基准。

人生就是建设,一旦建设停止,人生就失败了。

对自己眼下能做的事必须点燃起你的热情。对眼下能做的事情不付出全力的人,是没有资格谈未来的。首先得稳稳地站住脚跟,才能进行下一个大飞跃。

想想看,一天只有24小时,利用交通工具,跑得再快,也不能改变这一点。这样说来,不管在哪里,不管怎样做,只有自己的“存在”才是确实的。怎样充实这个自我呢?这就看你怎样充实每一天。甚至是否能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是否能在社会上拥有主动权,关键也在于每一天的充实。有利的环境本身是单调的,如果你设法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起来,这种脑力劳动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

人们每一天都在决战,昨天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今天的胜利,昨天的挫折不一定就导致今天的失败。每一瞬间的实干才是重要的。所有的实干加在一起就是你的机会和才能,这才是你一生的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0:27 | 只看该作者
人格、操守和信用

人格和操守,是从事事业的最可靠的资本。这一点,许多青年人总是不很注意。他们在事业上,每每借助于机巧、权术、诈取、势力、凭借等等,而忽视了诚实及品格。这些人应该想一想,为什么有许多公司,愿意出大量的金钱,去借用一个已经死去很久的人的名字当做“招牌”呢?岂不是因为在那人的名字中内含着力量,昭示着人格,代表着信用吗?在商业界中,一提起有些人的名字就让人肃然起敬,他的信用稳固,如同磐石一般,我们就可以从中明白人格的价值了。

林肯去世已然很久,然而他的声誉却愈益光大,为什么?正是因为林肯生前公正自持、廉洁自守,从来没有作贱过自己的人格、糟蹋过自己的名誉的缘故。在世界历史上再找不出第二个人像他那样拥有伟大正义的力量,也找不出第二个人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像他那样深切。“人格与操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这句格言从林肯身上得到了明证。

除了诚实,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可靠的东西。有不少人因为离开了诚实,而遭致最终失败。就是在牢狱中,也充满了那些想要用诚实以外的方法谋求得到便宜的人们。

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直、公平、诚实及信义。离开了这些,就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每个人都应有所觉悟,在自己的生命中练就宝贵的人格。这一人格是任何代价也不能购买的。甚至在必要时,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这种人格!

一个人能够知道尊重自己的人格,不把自己当做一件物品买卖,不肯为了薪水、金钱、势力、地位而出卖自己的人格,堕落自己的操守,那他一定能成为社会中重要且有力量的一分子。

林肯做律师时,有人请他为一件诉讼案中理屈的一方辩护。

他回答说:“我不能做这种事。因为到了当庭陈词时,我的心中,一定会不停地这样想:‘林肯!你是说谎者,你是说谎者!’我相信,那时我会忘形的!”

一个人戴上了假面具,去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或职业,那他一定会常常受自己良心的嘲笑,并且还常常鄙弃自己。良心的谴责,或内心的羞惭,是很痛苦的。它能减损人的力量,淹没人的品格,它足以葬送一个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你应该有这样的志向:世界上没有东西可以引诱你去做“人”所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愿为了金钱而作贱你的人格与自尊,去为他人做种种不正当的工作!

不管你从事于何种职业或事业,你总应该尊重你的人格,保持你的操守。在你做一个律师、一个医师、一个商人、一个伙计、一个农夫、一个议员或一个政治家时,不要忘记你是在做一个“人”!最初,最后,直到永远。

这是毫无疑义的事,一个人的品格大都是他的习惯培植成功的。往往有些青年,本来有良好的品格,只因后来沾染了一种不良习惯,以致再无出头之日了。起初把习惯看得很轻,觉得那只是暂时的小事。可是日子一久,他被一些恶习逐出了人群时,这才懊悔起来,说:“想不到那样玩玩也会成了改不掉的癖习。”但是还有什么用呢?

一个有志成功的青年,为了自己的前途打算,必须在开始受到外界不良引诱时,就立刻打定主意不为所惑。他必须使自己永远坚持:不饮酒、不赌博、不舞弊、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负债,更不上跑马场。他的娱乐应该显得严正而有意义。否则,他只要稍动邪念,就可以使他的信用、个性、成功都走向破产之途。我们只要仔细分析一个人在商业上失败的原因,就可以知道多半是因为有着种种不良习惯的缘故。

我愿奉献给青年商人一句话:你应该随时随地去加强你的信用。一个人要加强自己的信用,绝非放在心上思慕就能成功的,他非有坚强的决心、努力去奋斗不可。他必须用实际的行动来达到自己的志愿,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有许多青年都没有注意,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譬如你向人借钱,到了约定还钱的日子,仍不设法去还,随口说再过几天吧。那人如果稍有见识,他一定可以立刻确定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的信用就很明显了。

也有许多青年,平日为人确是诚实得很,但因对于任何事都太疏忽了,便不知不觉地失去信用。譬如当他们在银行里存款已经不多时,还是不知不觉地开出一张超额的支票,害得收款人去碰壁。他们这样做生意,一切信用都将因此破产了。

一个精干有为的商人,做事总是迅速敏捷,从不显得拖拖拉拉的样子,这就是他们成功的不二法门。他们订出合同去,从不失约;开出支票去,从不碰壁。他们知道做生意非这样小心注意地去干不可,否则信用将难免受到损害。

取得信用的方法,除了要有诚实的品格外,更须有敏捷正确的做事习惯。一个人即使有了大资本,如果做事迟疑不决,头脑糊里糊涂,一点没有敏捷的手腕与果决的判断力,他的信用仍将维持不住的。

如果你要使你的信用破产,那真是简单得很。即使你已经有了多少年诚实可靠的历史,你只要糊涂起来,开始把任何事都不放在心上,觉得遗忘、错误一下不会有什么,那不消多少时候,就将没有一个人再信任你了。

求取信用除了人格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任何青年在一开始做事时,绝不能立刻为人信任,他必须拿出所有的力量来,在经济上建立起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发展得有所成就,然后他那良好的品行与优美的人格才能为人发现,才能使人对他完全信任,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0:42 | 只看该作者
给心灵留出悠闲的空间

成了作家以后,我在智力所及的前提之下,多少领略到了一些自由想像的快乐。但是,我对于自由思想的渴望,尤其是对公开表达我的思想的渴望是那样强烈,那样深厚。毕竟,想像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二者并不一样。

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堆满货物的仓库以及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拥有足够的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或者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用以休闲。同样,心灵里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所以他们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

除此之外,忙人也有其不幸的一面。凡心灵空间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的焦虑。

人生在世,皆有责任,大致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二是为了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惟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在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怎样的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悠闲,须以我们的切身感觉为证,因为它不只是时间的因素,而是某种特别的心境。通常所说的空闲时间,实际上是指我们感到闲暇的时刻。什么是闲适?感受它,远比说明它更难。这与无所事事或游手好闲无关。等候在客户房间里,自然有空闲时刻,却无闲适之感;同样,我们在火车站换车,即使等上两三个小时,也享受不了那份清福。这两种情形,我们都不会感到安宁和自在,能在这种场合安心阅读、学习或回忆,那是十分罕见的。这时,我们心里总是烦躁不安,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那儿作祟,就像我们在童年时代,不住地踢着那慢吞吞的脚踏车轮胎的情形。

悠闲,意味着不仅有充裕的时间,而且有充沛的精力。同时,要真正领略到悠闲的滋味,必须从事优雅得体的活动,因为悠闲要求发自内心的自然冲动,而非出自勉强的需要。它像舞蹈家起舞,或者滑冰者滑动,是为了合乎内在的节奏;而不像农人耕地或听差跑腿,只为了得到报偿。正是这个缘故,一切悠闲,皆是艺术。

悠闲,是一种心境。无知无觉,不是真正的悠闲。人有时非常矛盾。一个人本来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都不错,然而当事者却可能心存厌倦。对人类这种因生命的平淡,以及缺少激情而苦恼的心态,有时是不能用不知足来解释的。

我曾对住在一座森林公园里的一对夫妻羡慕不已,因为公园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和花香。然而,他们认为这儿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城市丰富有趣。在这个地方,他们并没有多么悠闲的感受。

熟悉的地方没有悠闲。这对夫妇对这儿太熟悉了,花草树木,清风明月,在他们漫长的日子里,已不再有悠闲的含义,而是成为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一个人的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失去了人生的悠闲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0:54 | 只看该作者
妥协

今天,当人们谈及“妥协”时,并非指法律上的相互让步或交易,确切地说是一种原则的背弃,单方面屈从于没有根据和理性的要求。这种观点的根源是伦理主观主义,认为欲望或奇想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任何人都有权追求自己想要的,所有欲望在道德上具有同等价值,人们结合在一起的惟一方法是对任何事或任何人的让步和妥协。很容易发现,在这种观点支配下,谁是得益者,谁又是受损害者。

这种观点的不道德性,以及现在流行的“妥协”一词所包含的对道德的践踏在于:它要求人们接受伦理主观主义,以此作为基本的原则而规定人类关系的其他准则,并为了他人的奇想而牺牲自己的一切。

“生活需要妥协吗?”这一问题,通常是由这些人提出的,他们没有区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某些具体的、特殊的愿望。接受低于自己希望的工作并不是“妥协”。听从老板下达的应该如何工作的指令也并不是“妥协”。吃了蛋糕之后不再拥有蛋糕同样也不是“妥协”。

诚实不是对自己主观奇想的忠诚,而是听从理性的原则。“妥协”也不是对人们满足的破坏,而是对自己信念的破坏。“妥协”并非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而是做自己知道是恶的事,陪伴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去听音乐会,而自己又不喜欢音乐,这不是“妥协”;而屈从其非理性的要求是一种“妥协”。接受出版商的建议并修改自己的作品,意识到这种建议的合理性也不是一种“妥协”;违背自己的判断和标准,以取悦出版商和公众,则是一种“妥协”。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惟一的借口是:这种“妥协”是暂时的,目的是使他或她感化并完善他们。但是,人们不能以屈从为手段来纠正丈夫或妻子的非理性,因为这只能鼓励它们的进一步滋长,也不能通过宣传对立者的观点而使自己的见解取得胜利。当人们发现很难忠于自己的信念,那么一系列背离信念的行为就会接踵而至,从而令人们缺乏抵御恶势力的勇气。以后就不那么容易坚持自己的信念,甚至使那样做成为完全的不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1:06 | 只看该作者
自由与克制

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对于高尚的民族而言,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免有点累赘,但它们毕竟不是束人手足的锁链,而是护身的铠甲,是力量的体现。请记住,正是这种克制的必要性,如同劳动的必要性一样,值得人类崇敬。

每天你都可以听到无数人高谈自由,就好像它是无上光荣的东西,其实远非如此。从总体上来讲,从广义上来讲,自由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它不过是低级动物的一种属性而已。

任何人,伟人也罢,强者也罢,都不能像游鱼那般自由自在。人可以有所为,又必须有所不为,而鱼却可以为所欲为。集天下之陆地于一体,其总面积也抵不上半个海洋大;纵使将世上所有的交通线路和运载工具都用上(现有的再添上将要发明出来的),也难比水中鱼凭鳍游来得方便。

你只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正是这种克制,而不是自由被人类引以为荣;进而言之,即便低级动物也是如此。蝴蝶比蜜蜂自由得多,可人们却更赞赏蜜蜂,不就是因为它善于遵从自己社会的某种规则吗?自由与克制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后者通常更显得优秀。

确实,关于这类事物以及其他类似之物,决不可能单单从抽象中得出最后的结论。因为,对于自由与克制,倘若你高尚地加以选择,则二者都是好的;反之则都是坏的。而且,上自天使的职责,下至昆虫的劳作,从星体的均衡到灰尘的引力,一切生物、事物的权力和荣耀,都归于服从而不是自由。太阳是不自由的,枯叶却自由得很;人体的各部没有自由,整体却很和谐,相反,如果各部分有了自由,势必导致整体的溃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1:23 | 只看该作者
节俭

一个人若想获得财富,先得具有克制欲望的力量。我们经营一切事业的资本,都有赖于自己往日的积蓄。负债经营,总是一种极危险的事情。

一般人往往把节俭和吝啬看做是一对孪生儿,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其实“节俭”的意义是:当用则用,当省则省;换句话说,总是省用得当。而“吝啬”的意义却是当用不用,不该省的也要省。

英国大文豪罗斯金说过,一般说来,“节俭”两个字的解释,似乎是“省钱的方法”;其实不对,应该解释为“用钱的方法”。那就是说,我们应该怎样去购置必要的家具,怎样把钱花在必不可省的用途上,怎样开销衣、食、住、行、育、乐……总之,我们应该把钱用得清清楚楚,十分恰当,那就是真正的节俭了。

有许多人来问我成功的诀窍,我告诉他们,最要紧的就是要节俭。成功的人大都有储蓄的习惯。对于任何人来讲,好朋友对他的援助、鼓励,也比不上一个薄薄的小存折。惟有储蓄,才是成功的基础;惟有储蓄,才能使人有自立的资本。

有许多人,只因用钱毫无计划,一点也不去计算,以致在不知不觉中损失了大量的钱财。如果一个青年能把每次的花费记入账簿,仔细核算,好好筹划,日久成了习惯之后,对于他将来的事业一定有极大的帮助。这样不但能使他学会记账的方法,并可使他对于财务往来的手续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

这种账簿,最好能够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把自己的花费记入账册中。这样做对于他改正挥霍无度的恶习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它能明白地告诉你,过去的那些钱都用到哪里去了,什么地方应该节省,什么地方非用不可。

富兰克林说:“致富的惟一办法就是使你的支出比你的收入少。”他还说:“你想不受讨债者的气恼,不受饥寒冻馁的痛苦,最好与忠、信、勤、苦四字做朋友。同时使你所收入的每一块钱都不被凭空用掉。”

有一个青年到印刷厂去学手艺。他的家庭状况虽然很好,但他父亲要他每晚住在家里,并按月付给一笔住宿费。起先这位青年觉得这个办法太苛刻了,因为他的每月所得仅够付给这笔住宿费。可是几年后,这个青年筹备自己开一个印刷厂时,他的父亲把他叫到面前,对他说:“好孩子,现在你可以把往年陆续付给我的这笔住宿费拿去了。我这样做,是为了要替你攒下这笔钱来,并非真的要收取你的住宿费。好,现在你可以拿它去发展你的事业了。”青年至此才明白父亲的贤明,感激不已。这位青年后来成为美国一家著名印刷公司的老板,而他往年的同伴,却因挥霍无度,至今仍穷苦不堪。

上面这个很有意义的真实故事应该给你一个启示:惟有养成储蓄的习惯,将来才有享受成功与财富的希望。

有许多青年,以为节俭是一种很不潇洒的行为,这真是一个荒唐无稽的想法。为什么一定要把金钱胡乱挥霍才算潇洒呢?把每一元钱都用在相当有益的地方不是更“潇洒”吗?偌大一个宇宙里尚且没有一样东西是无用的、可以糟蹋的,对于可贵的金钱怎么可以这样胡乱糟蹋呢?

节俭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谁都可以立刻实行。你愿意遭受穷困的烦扰吗?你愿意让债主来逼你吗?你愿意坐牢而吃苦吗?你愿意一生屈居人下吗?你当然不会愿意的,那么你非养成简单容易的节俭习惯不可了。

节俭不仅适用于金钱的使用,而且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明智地使用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到养成小心翼翼的生活习惯,我们都要坚持这一原则。节俭意味着科学地管理好自己和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人类是所有文明的缔造者,而节俭则是人类之友。厉行节俭将提升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改善一个民族的命运,它同时也维系着一个民族的最高福祉。

罗斯贝利勋爵在论及节俭时提到,所有伟大的帝国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节俭。就拿伟大的罗马帝国来说吧,它在历史上有许多方面都堪称最伟大,它曾经一度雄霸世界,它曾因节俭而建国,然而当它陷于奢侈浪费时,这个帝国就开始走向衰退和灭亡。又比如普鲁士,它刚开始时只是位于北欧的一个小而狭窄的沙滩地带上的小国。正如有人所说,从普鲁士的地形到它全副武装的居民,所有的这一切使得普鲁士让人感到咄咄逼人。正是弗雷德里克大帝赋予了普鲁士节俭的品格。他甚至通过近乎吝啬的节俭手段敛聚了巨额的财富,建立起庞大的军队。节俭最终成为普鲁士建立伟大基业的有力武器,今天的日耳曼帝国也由此而发轫。再比如法兰西,在我看来,法兰西实际上是最节俭的国家。我不知道法兰西人是不是总把钱存在银行,是不是也像其他某些国家一样去计算有多少存款。然而在1870年这个灾难的年头过后,当法兰西顷刻间被外国军队所击败,因几乎赔款而遭受重创时,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法兰西农民把他们多年的积蓄统统献给了国家,居然在短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时间里付清了巨额赔款和战争费用。以上事例表明,罗马和普鲁士以节俭建国,而法兰西以节俭救国。

节俭不仅是财富的基石,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节俭可以提升人的品性,它对人的其他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节俭在许多方面都是卓越不凡的标志。节俭的习惯可以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也可表明一个人不是其欲望和弱点的牺牲品,他能够支配自己的金钱,主宰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养成了节俭的美德,那就意味着你具有了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着你已开始主宰你自己,意味着你正在培养一些最重要的个人品质,如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谨慎小心、深谋远虑,以及聪明机智和独创能力。换言之,它表明你已有了生活的目标,你已成为了一个非同一般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1:34 | 只看该作者
细芽

爱就是生命本身。但是这个生命不是没有理智的、充满痛苦的、必将死亡的生命,而是幸福无限的生命。我们所有的人早就知道这一点。爱不是理智的结论,不是某种活动的结果,而是生命的愉快活动本身,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大家从可以回忆起来的童年开始就知道这一点,一直到世界上的虚伪学说搅乱了我们的心灵,夺去了我们体验它的可能性。

爱不是对能增加肉体的短暂幸福的东西的偏爱,例如对挑选出来的某些人和事物的爱,而是对人之外的幸福的追求。它在人抛弃了动物性躯体的幸福之后仍留在人的心间。

活着的人中间有谁没有体会过这种幸福的感情呢?每一个人至少都会有一次,尤其是在童年,当你的心灵还没有被虚伪搅混,生命还没有被虚伪淹没的时候,在这种情感中,人想去爱一切人:他的亲人、父亲、母亲、兄弟、凶恶的人、敌人,甚至狗、马、小草。那时只有一个愿望——让所有人生活得好,让所有人幸福。这就是爱,也只有这才是爱,人的生命就在于此。

这种包容着生命的爱,出现在人的心灵里,就像一株不显眼的嫩芽出现在与其相似的一大堆杂草的粗芽中一样,人们总是把各种欲望的杂草叫做爱。最初,人们自己会觉得这个细芽将来可能成为大树,树上将会落满小鸟,同所有别的芽苗完全一样。人们甚至还会更加偏爱那些长得快的杂草的芽苗,却让生命的惟一细芽枯死;然而更经常发生的是更坏的情形,人们发现这一片芽苗之中有一棵真正的最有生命力的叫做爱的细芽,他们踩死它,开始培育另外的杂苗,并称杂苗为爱。还有比这更糟的则是人们用粗鲁的手拔起这棵真正的细芽,高喊:“噢,它在这儿!我们找到它了,我们现在知道它了,我们要使它长大。爱!爱!多么高尚的情感,瞧,它就在这里!”爱的嫩芽在刚刚出现时是细弱的,是经不起触碰的,只有长起来的时候它才强大无比。上面说的那些人所做的一切只能使它遭殃。爱的细芽所需要的只有一样,那就是不要挡住理智的阳光对它的照射,理智的阳光是惟一能使它成长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1:47 | 只看该作者
爱的使命

那种被称做关于幸福的学说,即真理的学说向人们揭示:代替人们为动物性肉体目的所追求的虚假幸福,人们可以不是在未来的某时某刻,而是在现在就能获得永久的幸福,它是人们不可剥夺的、现实的幸福,是他们能达到的幸福。

这种幸福不是推理的产物,不是要在某刻寻找的东西,不是在某时某地才具有实现希望的幸福。它是人们最熟知的幸福,是每一个灵魂都在向往着的幸福。

所有人,从童年时代就知道,在动物性躯体的幸福之外,还有一种最好的幸福,它完全不依靠动物性躯体的肉欲满足。恰恰相反,越是远离动物性躯体的幸福,它就越强大。

这种感情,这种解决了人类生命所有的矛盾,并给人以最大幸福的感情,这种感情就是爱。

生命是服从于理智规律的动物性躯体的活动,理智就是动物性躯体为了自己的幸福所应当服从的规律,而爱是人类惟一有价值的理性活动。

动物性躯体向往幸福,理性向它指出动物性躯体幸福的欺骗性,并指出另一条幸福道路,在这条路上的活动就是爱。

人们在自己的心灵中找到的这种感情,正是打开这把大锁的惟一钥匙,它给予人真正的幸福,即人的理性向人揭示出来的、惟一可能实现的幸福。这种感情不仅解决了从前生命的矛盾,而且它似乎正是在这种矛盾中找到了展现自己的可能性。

动物性躯体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想利用人,而爱的感情却引导他为了别人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

动物性躯体深深痛苦着,而爱的活动正是把减轻这种痛苦作为自己的目标。爱的感情不仅会消除动物性身体对死亡的恐惧,还使人们向往着为了别人的幸福而最终牺牲自己的肉体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1:59 | 只看该作者
怒气

斯多葛派哲学主张人应该彻底杜绝发怒,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注意:生气就生气,但不要因一次激怒制造一次罪行。更不必因怒气而抑郁终日。对怒气必须从程度和时间两方面加以节制,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

一、怎样克制易被激怒的天性;

二、怎样避免因发怒而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

三、用什么办法可以使人发怒和息怒。

关于第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将要动怒时,冷静地想想可能招来的后果。塞涅卡说:怒气犹如重物,将破碎于它所坠落之处。无论是谁,假如丧失忍耐,就将丧失灵魂。人决不可像蜜蜂那样,“把整个生命拼在对敌手的一蜇中”。

易怒是一种卑贱的素质,受它摆布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弱者,如儿童、女人、老人、病人。所以人们应该注意,当你被激怒时,应努力在愤怒的同时给予蔑视,而不可在愤怒的同时搀杂以恐惧。这将使你在精神上保持自制力和对对手的优势。这并不难办到,只要有自信心就可以。

关于第二点,三种情况下的人容易发怒:第一是过于敏感的人。他们的神经太脆弱,一点小事就足以刺激他们;其次是认为自己受到轻蔑的人,被人轻蔑会激起怒气,其效果胜于其他伤害;最后是那种认为自己名誉受到损害的人,也最易被激怒。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最好能如高德瓦所说,“人的荣誉之网应当用粗绳索来编制”。

人在发怒时千万要谨慎两点:第一不可恶语伤人,这不同于一般的发牢骚,这可能会植下怨毒之祸;第二不可因发怒而轻泄私秘,这会使人无法再受到信任。总之,无论在情绪上怎样激愤,在行动上千万不能做出无可挽回的事来。

至于激人发怒之术,与息怒之术相同,关键在于把握时机。人在急躁或心情不好时最易激怒。这时可以把所有能令他不快的事都加之于他。而若要平息一个人的怒火,第一在谈一件可能使他激动的事时要选择一个好的机会和场合,第二要设法解除他因受轻蔑而感到被侮辱,可以将这种伤害解释为并非蓄意,而是由于误会、激动或其他偶然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0:22:13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委靡不振

你可知道有一种最难治的病,而且这种病也是大部分人最容易犯的,那就是使成功完全绝望的“委靡不振”。

一个委靡不振的青年,举止必然呆钝,毫无生气,做起任何事情来都会显得迟疑不决,毫无主见,最后没有结果。他的身体就像没有骨头似的,总是东倒西歪,处处都显得糊涂错乱,呆头呆脑,没有精神。

迟疑不决对于成功与品格的修养会产生极大的伤害。有这种习惯的人,一碰到任何问题,总是东猜西想,左估右量,不到火烧眉睫的地步,往往弄不出一个结果来。日子一久,他遇事就不能当机立断,再也不相信自己,同时他原本所具有的一切能力,也就跟着逐渐退化了。

一个没有主意的人,遇到事情总是“先放在一边”,说起话来,总是吞吞吐吐、毫无力量,而且也不大相信自己会做出什么好事情来。反之,意志坚强的人则能做到“说干就干”,遇事很快就会拿定主意,并有坚强的自信。如果你遇见这种人,一定会觉得他全身都充满了活力,他处事是如此勇敢果断,只要自己认定是对的,就大声地说出,遇到应该去做的事,就努力去做。

有一个艺术家,他早就对朋友们说,准备画一幅圣女玛丽娅的像,但一直没有动手去画,他把一切应画的姿势、配色都藏到脑子里,不停地构思,一会儿说这样不妥,一会儿说那样不行。

为了准备这张画,他几乎什么事情都放下不干了。但是直到他临死时,这张理想的“名画”还是没有出现。

世上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去做、不下决心、不肯吃苦,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要想获得成功,就非得打定主意专心致志地去做不可。

遇事迟疑不决,打不起精神的人,永远不能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也永远不能获得人家的信任和帮助。一切信用都只建立在精神振作、肯于努力、有决心、有魄力的人身上。凡是不能获得信任的人,永远没有希望成功。

世上有多少人,都埋怨自己时运不济,为什么人家会成功,自己却一点着落也没有。其实,他们不知道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不肯把全部精神贯注到工作中去。

他们做起事来只是半睡半醒、毫无神气地动动手指罢了。他们没有伟大的志向,也不想排除任何妨害事业成功的障碍物,他们也没有把全身的精力汇集起来,使之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一个无精打采、拖泥带水、随随便便地做事的人,永无成功的希望。只有胸怀大志、肯于努力、做事果断、敏捷的人,只有诚恳、热烈、有血气、有思想的人,才能把事情推向成功之路。

没有志气和没有主见,是青年人最易感染而且最可怕的毛病,他们常常因此而每况愈下,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对于平凡、枯涩、没趣味的生活都能苟安下去,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从不想到要怎样提起精神,拿出一些本领,往前跨两步。他们这样自暴自弃,都是因为没有远大的志气和正确的见解。然而这种自暴自弃的错误竟致使他们养成了一种习惯。要指导一个初从学校出来、热血沸腾、一心想干番事业的青年比较容易,但要改变一个已经因失败而消沉、颓废的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所有的力量似乎都已经全部消失,所有的希望也已经悉数抛弃,好像已经僵死了一般,毫无振作的精神和力量了。

世上真的有不少失败者,他们既没有坚强的意志,又没有恒久的耐心,更没有敢作敢为的决断力。这些可怜人,如能彻底反悔,寻求一个适当的目标,打定主意,继续不断地努力,他们将仍是大有可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2.2024 13:3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