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天点亮一盏灯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11.4.2010 14:24:54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古罗马)西塞罗

  实施仁慈和慷慨确实需要谨慎。我们的善行既不能超过自己的财力,又不能不和受惠者所值得接受的程度相称,更不能伤害到其他的人。若不能做到这些,便无法称之为公正。公正都做不到,还说什么实施仁慈和慷慨呢?难道公正不是一切善行的基础吗?

  卢西乌斯罗拉和盖乌斯凯斯将合法财产送给陌生人,不能叫慷慨。因为一件事情若不是公正的,就不能算是慷慨的。

  卢西乌斯和盖乌斯不自量力的慷慨至少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侵害了其他直系亲属的权益。本该由他们继承的财产和享受的财富被拱手让给了他们一无所知的人;第二,这种赠送的厚礼,会使其他人产生掠夺财富的欲望,并希望用这些非法占有的钱财去炫耀自己的高大,而并非内心的仁慈。在这种野心的驱使下,只可能产生伪善,而决非慷慨乃至道德上的善良。

  有的人出于对权势和荣誉的欲望,会以慷慨的名义,把一部分人的钱财掠夺一空,送给朋友,或者用不光彩的手段帮助朋友富有。这样的行为离道德责任相去甚远。

  实施仁慈和慷慨应当根据各个施惠对象的情况来分别对待。本来仁慈和慷慨是没有差异的,可是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不能不考虑:他对我们的态度;他与我们关系的密切程度;他本人的道德品质;我们共同的社会纽带;他曾给我们什么样的帮助……当然,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具备条件较多的或较重要的应该得到更多的恩惠。

  我反复强调的公正,确实是人们很难达到的。当然类似于谦虚、自制等其他道德也同样令人称赞。只是我不愿意在这方面提到刚毅这个词,因为我发现:一个人如果不能做到十分公正,其精神上的勇敢就会显得鲁莽。

  西塞罗(前106—前43):是古代罗马共和后期的一个政治家、雄辩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影响的教育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11.4.2010 14:25:06 | 只看该作者
(德国)叔本华

  白手起家的人,常常把自己的才能当作资本和财富而消耗殆尽。须知,时过境迁,过去有用的才能可能现在用不着,而且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才能永远都是超前的。在灾祸来临或者命运突变的时候,可以依靠的大多是财富,而不是才能。

  当然,艺术家有所不同。正所谓“正确的行当是最丰富的金矿”,艺术家更是如此。可叹的是:艺术家们获取钱财比较容易,反而为追求所谓的灵感,在花天酒地里变成一无所有。

  在穷困中生长的人,贫穷不会被他看成生命中的阴影。一旦他拥有财富,那么他的花费定比富贵世家的人多。他们相信命运,也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他们拥有乐观的心态:大不了摔下去还可以再爬起来。人性的这个特点可以说明为什么婚前穷困的妻子反而会有更多的花费要求。在此,我奉劝那些与贫穷女子结上姻缘的人们,不要把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财富都给她,顶多利息由她掌握,而且孩子们的抚养费用也切勿交给她掌管。

  习惯贫困生活的人,财富对他来说如过眼云烟。他们把金钱当作随意享受的多余品,因为他们随时都可以过以前那种苦日子,反而少了一份支配钱财的焦虑。难怪莎士比亚要在《亨利四世》一剧中感叹:乞丐可以悠闲地过一生,这可真是不错。

  与财富从小为伍的人,至少把财富看作是本钱,他们因此也喜爱规律、谨慎和节俭。没有了财富,他们不知道如何生活。如果要他们过一种自己从来没有想像过的贫困生活,那么光是这样想的恐惧感就足以吓退他们伸向花费本钱的手。面对他们的财富,他们至少储存起八分之一的利息来应付未来临时的变故,所以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可以惯以维系他们的地位。

  不能区分快乐和享乐,也应该是人生的痛苦。贫困的人本应该清楚财富和快乐并没有什么关系,可财富却屡次成为他们寻欢作乐的许可证。姜生博士说过:“一个出身富裕的妇女,早已习惯支配金钱,所以知道谨慎花钱;一个因为结婚而首次获得支配金钱的女子,会十分喜欢花钱,从而变得奢侈浪费。”

  叔本华(1788——186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一个银行家家庭。1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181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哲学副教授,后因抨击黑格尔哲学败北而辞职。其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11.4.2010 14:25:20 | 只看该作者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苏格拉底曾说:“有智能胜过有钱财,品行坏的人也比仇敌强;伟大与否和知识多寡互为表里,与地位高低则没有什么关系;爱虚荣不如知羞耻。”

  人们乐于崇拜富有才智的贵胄,却不知道和他们交往才是更聪明的做法。

  高贵门庭里的人缺乏才智,就像只有枝干的树,无法给他人带来阴凉;无才智可言的蠢人,如同缺少枝叶的灌木丛,本身就是废物。一个人不应凭恃父母的恩典,得意扬扬地四处招摇,这样别人会对你高贵的血统产生怀疑。因为一个人外表华丽、仪表堂堂,难免让人对他的内在也有些期望,如能靠着自己的才智,赢得众人的仰慕,就会享有高人一等的赞誉。

  亚历山大就这样说:“我不仅能从朋友那里得到劝诫,而且敌人也能给我们训导。有时我做了错事,朋友们出于爱意,常常加以掩饰,使我不以为然;敌人会出于敌意而到处张扬我的错误,我便认识到我的错误所在,而以最迅速的方式纠正。”由此可见,为了求得知识,并使它完备,那就不仅要向智者学习,还要向蠢人学习。智人可以帮你找到寻求学识的方向,蠢人毫无掩饰地向你展示他们的浅陋之处。

  聪明人由于很快能感受到吸收知识的乐趣,所以会加倍努力,好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这种人可以凭自己的本领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愚人以不用学习知识为乐事,所以,必要的强迫可使人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正如人们所说,惰学者必然身体懒散。身体懒散者喜好闲适安逸,并不能接受别人的劝告。可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又不愿服从他人,是不可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

  俗语说得好:有信念者才有羞耻。知识以刻苦的意志来支撑,并在行动中使人辨别羞耻。在与众人交往的场合:过于羞耻会使你的知识不能为其他人所知,同时你也丢掉了一个宣扬自身美德的机会;过于不知羞耻,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出言不逊、吝啬苛刻、无稽妄谈……则是恶的开端。

  不要自作聪明,应多请教才学渊博的人。如果自以为是、恃才傲物,也许会得到凡庸之人的敬佩,但平庸的褒奖和赏识,却是对出众之人的一种侮辱。

  我不反对人们获取财富,但财富通常一旦被占有,大多数人会因为害怕失去它而渐渐没了原有的轻松心态。人们固然应该好好经营自己的财产,但更应该时时锻炼自己吃苦的能力。这样,财富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增长,你都不会过于激动。

  昂苏尔玛阿里:波斯著名哲学家,著作有《卡布斯教诲录》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11.4.2010 14:25:37 | 只看该作者
(清)魏源

  猩猩爱酒,虽然知道酒对自己有害,还是忍不住想喝;飞蛾爱灯,宁可毁灭自己,也要展翅扑火。

  人总是受到形体或功名的差遣:牧人丢了羊,却不知道要修补羊圈;想改邪归正的人原本一天偷一只鸡,现在改为一个月偷一只,想等到明年再洗手不干——这样年复一年,头发都等白了。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每天不能得过且过。

  春花比秋蕾艳丽,却不及其壮硕;多次结实的树,开出的花不会很繁茂;温室里早开的花朵,在春季就已凋零了;参天傲立的松柏四季常青,又有谁知道在地底深处那如铁的根呢?

  由此可见,人们在学习、做事时,要记得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步打好坚实的基础。

  魏源(2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今隆回)人,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著有《圣武记》、《海国图志》、《诗古微》等,后人辑有《魏源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11.4.2010 14:25:49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弗洛姆

  给予首先意味着自己的富有。因为人所认定自己的最低需要,在心理学上是认为与人的性格特征有关的。如果一个人很在意自己占有数量的多少,又加之因这种性格导致的害怕对别人付出而丧失什么东西的话,那么这一增一减之间,我们就能判断出他决非真正的富有,或者说他根本就是一个因贫穷而失去乐趣、陷于崩溃的人。只有慷慨给予的人,才能体验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给予的意义不在于一方付出物质或同情心,另一方收到惠赠的物质,并感受到对方的好意。给予的本质是一种人性的传达。一个人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知识、兴趣、快乐、财富、幽默、谅解……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的同时,这些表现生命的表情同时也在丰富、感染他自己。给予后,你也使别人的生命价值随之丰富了,一种普遍意义的生命价值在双方身上得到体现。给予者并不是为了接受或换取什么才给予的,而是因为这种给予的本身充满了无限的快乐,就像上帝有机会让你看到另外的一个你在过着一种全新的生活。在给予中,你不知不觉地使别人身上的东西得到了新生,这种新生给你自己也带来了希望。

  马克思精辟地论述道:“由于大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我们便只会用爱交换爱,只能用信任交换信任。如果你要得到艺术的享受,你必须是一个具备艺术修养的人。你欲感化他人,你必须同时鼓舞着自己前进。”给予的结构必然创造了相互吸引的双方,这使被给予者向给予者靠近。由于这种相互的吸引,给予双方会使某些东西新生,并相互分享这种快乐。尤其是“爱”这种奇妙的情感,更是如此。爱意味着感情进行时,同时又产生更多的爱。软弱无能是决不可能产生这种力量的。

  埃里克弗洛姆(1900—1980):是20世纪的重要思想家,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11.4.2010 14:26:01 | 只看该作者
 (意大利)马基雅维里

  好运来临时,如果你缺乏相应的预见和才能,你不妨等待下一次好运的降临。

  普通人在成为人上人的路途中,顺风车可以让他一直保持心情愉快。在通往权力的路上,好运的人几乎不会碰上任何麻烦,或者这种麻烦早已化为好运的一个环节。人们通过金钱换取地位,以阿谀去获取当权者的垂青,人们说好运已经开始了。

  一旦好运跃过困难的屋顶,飞上好运人所停留的高处时,好运似乎停止了。原来听凭命运安排的人,好运和随之而来的糟糕处境都是命运的使然。

  命运无定所,随命运生存的人又凭什么去维持他们的尊贵?一个个生来过着庶人生活的人,一个个从不懂得发号施令的人,一个个手下没有对其友善与效忠军队的人……他们都过着飘泊不定的日子。俗话说得好:沙丘上的树没有深根茂枝,一阵暴风雨就能吹折它。

  有些凭好运的达宫显贵,一辈子都享受着尊贵的声名。不知内情的人称他们是真正有好运的人,殊不知他们在好运停滞之后,能多方探访贤能,并补筑起其他人在获得权力之前就打下的基础。这些人才是真正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好运的人。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469—1527):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也是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11.4.2010 14:26:12 | 只看该作者
(德国)叔本华

  独居、附俗这两者在知识面前都有其独特的说法,可目的是那么不同:前者的知识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特,寂寞他毫不在意;后者马上发表声明只是为了拋弃多年的困苦,证明自己与别人并没有任何不同。

  才华横溢之人,哪怕身处荒原,也不会有任何不适。他对知识的掌握足以让他没有任何身处陷境而无法生存的包袱。缺乏知识,一身俗气的人,即使身着华衣、门庭若市也不能消除心中的恐慌,而对自身,他也是愈加感到愚蠢是一个丢不开的包袱。看起来,他不顾一切地消费、娱乐、交友,其实他的生活就是一个包袱。耶稣不是说过吗:“愚人的生活比在地狱还糟。”

  叔本华(1788——186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一个银行家家庭。1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181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哲学副教授,后因抨击黑格尔哲学败北而辞职。其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11.4.2010 14:26:30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培根

  掩饰事物有三种方法。第一:沉默——以沉默的态度使别人无法得到探索自身秘密的机会。第二:暗示——以暗示来转移别人的态度,让别人只能了解到事物的一部分真相。第三:伪装——故意设置假象,让别人作出离真相相差很远,甚至相反的结论。

  伪装的罪恶常常超过其价值,尽管它可能在某些场合发生作用。欲行伪事者必有伪态。为了掩饰这种虚伪,他甚至要进一步做出虚伪的活动才能掩饰住之前一点点不恰当的伪装。也许起初他只不过想在起点上伪装一下,最后却欲罢不能。

  伪装通常在以下场合得到运用:第一是为了迷惑对手;第二是为了给自己准备退路;第三是以谎言为诱饵,探求对方的意图。

  伪装的害处常常由下列三点反映出来。第一,说谎者永远是虚伪的,因为他随时要提防谎言被揭开的那一刻;第二,说谎使合作者减少;第三是,说谎使你的人格不再圆满,人们会逐渐丧失对你的信任,这是最不幸的一点。

  掩饰在大多时候也会使人丧失诚信,但有时却会给善于沉默的人一个变通的启示。举例来说:一个知情人,在面对关心内情的朋友不得不保持沉默的时候,某些模棱两可的言辞或者无意的动作会使正诱使他开口的人看出些迹象,从而放弃追问。这时候,与其说是掩饰,不如说掩饰是为了更好地沉默。

  善于沉默的人大多是多谋善断之人,对什么事应该公开做,什么事应该秘密做,什么事应该若明若暗地做,都能拿捏得准分寸与界限。正因为如此,他既不会一味沉默寡言,该讲的话不敢讲,而暴露自己的软弱,也不会坦率得让别人无法信任。这正像一匹训练有素的马,时停时驻、或起或行,完全是一种生气勃勃的风度。

  历史经验表明,善于沉默者,常常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严守秘密的牧师有机会听到最多的忏悔,没有哪个人愿意把自己的隐私披露给长舌妇。这好比海绵容易吸水一样,沉默者能在无意中吸收到很多人内心的秘密。人性使人需要倾吐,以减轻自己心灵的负担,一个能保守秘密的人才能获取其他人的秘密。从这点上说,善于保持沉默是获得新知识的手段。

  善于沉默是一种修养。善于沉默者,仪容威赫、倍显尊严。无论在肉体还是精神上,赤裸裸的暴露总是令人害怕的。那些善于嚼舌者,终日无事、空虚可厌,不但议论已知道的事情,对他们不了解的事情也妄加评议。

  沉默不但要节制语言,还应当控制自己的表情,及言语的分量,要知道不安的表情仍然会暴露一个人内心的焦虑和匮乏。记住,内心的微妙之处常常可以透过人的嘴部线条表现出来。

  古语说:如果你保持沉默,你是个聪明人;如果你是个傻子,你应该保持沉默。大胆直言、不忌不讳是强者喜爱的策略;善于沉默对于弱者来说就是明智的选择。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是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11.4.2010 14:26:42 | 只看该作者
 (战国)鬼谷子

  不予则不取,是圣人之道。追溯以知古,折返以知今;鉴事以知人,反省以知己。

  自己缄默是静态的,别人发言是动态的,因此要从人家的话中听出他的意思。若语言有不合理之处,就要反过来思考,对方必然有应对之辞。语言有可模拟的形态,事理有可模拟的规范,那就可以用“像”和“比”来观察下一步的言行。

  “像”是模仿事物,“比”是比较语意,再用无形来求有声。引诱对方说出的话如果符合实际,就能知道他的实情了。这就像张网捕兽,得多布几面网以待其落入。方法正确,对方自会出现,这就是钓人入网。若拿网去追逼对方,他所讲的还不够进行推论,就要作些改变,用“像”来引导他说出心里话。在他暴露实情后,才能控制对方,改变他的态度。以此感动对手,进而了解其想法。双方你来我往,所说的话有了可模拟的内容,就有底了。反复袭击对手,事事不离所谈的情况。这是圣人诱导智者和愚人的方法,无须置疑。

  古代善于对敌人的言论反过来思考的人,就能改变现状、探出实情。对方的变化难以确定,因此要周密地了解他的情况。不够周密,情况就不够明确,基础就不够牢固。若是改变“像”和“比”,就定会有相反的论调,则你还需要仔细倾听。要说话就要先沉默,要敞开就要先收敛,要升高就要先降低,要获取就要先付出。想敞开怀抱,就要模拟比较,以掌握对方的言论。此时,相同的声音就会相呼应,切实的道理就会相归属。或是此理,或是彼理,或以其奉上,或以其治下。这就是听真假、知异同,以刺探敌人真伪的办法。喜怒哀乐均以此为模式,言语行止均由此而出入。这都是以事先确定的条件为法则的。以反攻求得回复,观察对方的心理,就要用这种方法。

  自己先要保持平静,才便于聆听对方的话,以察事理、知万物、辨雄雌。虽与对方不直接相关,也可根据微小的预兆探索有关的重大之事。这就如深入敌境刺探敌情,先要估计敌人的能力,再打探他的意图一样。所以要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敌人。

  看对手的外表,要知道他的内心,这两者相互依存,就如光影相随、游鱼比目。观察敌人的言论时,不能有疏漏,要像磁石吸铁针那样。自己要绝少暴露给对方,却能迅速地捕捉对方的行踪,无论进退,都要遵循此法。

  若用人没有完整的奖惩制度,就不能管理好人才;没有一定的标准,就不能准确地品评人物;若做事缺乏技巧,就会失去感情、偏离正道。

  世间万事,皆要做到不予则不取。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他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他的思想和言论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11.4.2010 14:26:53 | 只看该作者
 (古希腊)苏格拉底

  愚人在嫉妒时会忘记朋友之间的情义;聪明人在嫉妒时,会因为想起朋友之间的情义而忘记嫉妒。

  嫉妒是一种武器,只不过这种武器并非指向敌人,而是愚人用来抵制朋友间的友谊,以维护自己本可以更强大的自尊。正如你们看到的,嫉妒使人痛苦,这痛苦不是由于敌人的失败而产生,更不是由于敌人的成功而产生,而是因为朋友的痛苦而产生。

  人为何对自己所爱之人的成功多多少少会有些嫉妒,从而破坏他们曾经有过的忠诚与信任呢?!或许有人说人们之间的友情本来就不可以长久,嫉妒只是把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敌意显现出来了。可是,人难道不是有天生的友爱吗?我们对那些遭遇不幸的人都不能视而不见、施以援手,尽我们所能去解除他们的困境,然而对于朋友的成功却沉默以对、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远离嫉妒吧!那是聪明人不应该有的一种心态。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2.2024 03:5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