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上皇位,但他在不久发生的兵变中丧生。近卫军长官、阿拉伯人菲力浦(244
—249 年)被士兵拥立为皇帝,他统治了五年即被戴基乌斯战败,取而代之。
戴基乌斯(249—251 年)统治时期,帝国北方边境受到蛮族严重威胁,他在
抗击蛮族的战争中阵亡。接着,戴基乌斯的副将伽路斯(251—253 年)被军
队宣布为皇帝。252 年伽路斯与哥特人签订了屈辱性和约,暂时保住了边境。
不久,伽路斯在内战中为埃米利亚努斯战败,但埃米利亚努斯称帝三个月后
被高卢和日耳曼行省军队的统帅瓦勒良击败,易位给瓦勒良(253—260 年)。
瓦勒良即位后,任命其子伽里恩努斯为共治者,分别应付帝国东西部边境的
紧张局势。当时萨珊波斯帝国兴起,与罗马争夺亚美尼亚和两河流域等地。
260 年瓦勒良在对波斯的战争中惨败,罗马皇帝第一次被敌人俘虏而成为奴
隶。据说,他被迫在波斯国王上马时俯身屈膝给前者当作脚蹬,后死于异国。
伽里恩努斯成为罗马帝国唯一执政者后,内乱外患进一步加剧,各行省贵族
策动军队哗变,推出自己的代理人,企图取代伽里恩努斯或与之并立,甚至
脱离帝国宣告独立,以致于全国各地出现所谓“三十僭主”。虽然这些僭位
者在不久之后大多遭到失败,但在一些地区分裂势力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波斯图姆斯建立了高卢帝国,包括高卢、日耳曼、不列颠和西班牙地区,拥
有独立的军队和行政机关,自铸货币,完全脱离罗马存在了15 年之久。同时,
在叙利亚也出现帕尔米拉帝国,一度占据小亚细亚南部、阿拉伯北部和埃及
部分地区,这个割据政权也存在了10 年。罗马帝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
伽里恩努斯后在政变中被杀,由骑兵长官克劳狄(268—270 年)继承皇
位。克劳狄及其三位继任者奥列良努斯(270—275 年)、马尔库斯·塔西佗
和普洛布斯(276—282 年),都是伊利里亚人,崛起于行伍,通常称为伊利
里亚诸帝。他们采取联合元老贵族的政策,无情镇压人民群众运动,并采用
以蛮制蛮的办法,吸收大量蛮族人加入军队,把蛮族移民安置于边境,逐渐
制止了蛮族入侵的势头。割据的帕尔米拉帝国和高卢帝国,也先后于272 和
273 年重新合并于罗马帝国。这样,到3 世纪80 年代初,罗马的政治危机渐
趋缓和,分裂的帝国暂时重归统一。
人民反抗斗争和大批蛮族入境 罗马的3 世纪危机使广大劳动群众遭
受深重的苦难,激起他们不断进行反抗斗争,起义烽火几乎遍及帝国各地。
早在塞维鲁统治时期,以布拉为首领的一伙被称作“强盗”的人,出没于意
大利,杀富济贫。这些“强盗”的活动实际上是反对现存社会秩序,其主要
成分是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其中也有逃兵和失意的官吏。他们受到贫苦人民
的同情和支持,坚持斗争达两年之久。公元273 年,罗马城的造币厂工人和
奴隶发动起义,得到城市贫民的响应,起初使政府军遭到严重损失,后被镇
压下去。在西西里,263 年爆发了奴隶起义,其规模近于过去发生的奴隶战
争。公元238 年当阿非利加行省地方割据势力反对罗马皇帝马克西密努斯
时,也爆发了奴隶和隶农的起义。在“三十僭主”时期,北非又发生了一次
隶农起义,其领袖为法拉克森。起义者和摩尔人联盟,声势浩大,毛里塔尼
亚和努米底亚的许多地区都卷入了起义。在当时,小亚细亚也有被称为“强
盗”的人四出活动。在埃及,从2 世纪后半期起就发生“布科里”(牧人)
起义,奴隶和隶农纷纷投奔起义队伍,起义者在尼罗河三角洲聚众抗敌,长
期坚持斗争。
人民反抗斗争中规模最大、持续很久的是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巴高达之
名源于克勒特语,意为战士。巴高达运动的队伍,主要由奴隶和隶农组成。 |
|